知錯就改,知錯和改是有順序的而且缺一不可的,先知錯再去改正,不然你改的是什么或者不改你知錯又有何意義?
人們期許未來的中國足球很美好,中國足球青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開辦,其中大多數的俱樂部無一例外認為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里面有宣稱引進國外先進理念的、有請外教的、有國人引進國外資質辦俱樂部的也有國外俱樂部直接來中國開辦的。看似繁榮的景象,可這樣真的就能拯救中國足球么?我想不盡然,沒錯這確實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了足球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足球人口,但是對于我們的目標有多大意義?或者說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實現最終的目標么?
首先來說說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是培養出一流球星還是提高中國球員的整體水平?我個人認為是后者,因為前者更多的情況是在后者的基礎上憑借自身的天賦和勤奮形成的。我們的目標是提高中國球員的水平,反過來想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理解如何縮小甚至消除直至超過與國外球球員的足球水平?那么要改變這一切我們要搞明白國內球員與國外球員的差距在哪里,是如何形成的。你只有明白了問題出在哪里你才能改正,不然你改的是什么?正所謂知錯能改,首先是知錯。那么我們怎么知錯呢?
我想對比是最好的方法,而建立起球員模型是實現對比的最好途徑,我們通過對足球先進國家的研究和考察應該能夠把他們的成功經驗總結建立球員成長模型,而我們通過這個模型把中國足球目前自己的成長模型也建立起來,然后進行對比問題是出在哪里。在這里我們更多說的是青訓,那么我們把足球先進國家的常規青訓年齡段劃定,然后每個年齡點作為一個環節(環節中還包括許多內容),青訓體系(成長模型)既是設定環節同時將各個環節銜接,反觀我們中國的青訓是出在了環節上還是銜接上?還是環節銜接上都出了問題?
我們建立模型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比分析,得出我們在足球之路上究竟是大方向錯了還是我們走錯了岔路口,是走錯了一次還是一次又一次,只有明白了錯誤出在哪里,我們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以及如何改正,別哪錯都不知道就是一味地邯鄲學步。如果說我們只是極個別的環節出現了問題那我們糾正這些環節就夠了,完全沒必要推倒重來;而壓根方向就錯了,我們也只能推倒重來了。現在反觀我們的青訓,至少在我了解的信息看來多數的俱樂部都是從自身出發,也許是因為整體沒有一個大綱來指引我們,或者說沒有應用到實際當中去,我們的所有青訓俱樂部應該遵循這個大綱開展培訓。
我們應該做的是把模型建立起來,然后再去填充每一個細節的內容,而誰去填充那么就是我們的青訓俱樂部的,既有綜合性年齡段的俱樂部(擁有多序列梯隊)更需要專門年齡段的俱樂部比如幼兒足球、少年足球。應該在各自的模塊中,在岔路口給在這條路上行走的年輕人指路。模型建立好了也有了可以填充內容的人那么接下來就是說說模型的適用人群,或者這條路應該誰來走,其實在中國接受足球教育的機會太少,只有那一小部分有機會而這機會的獲得也是有減無增(只是從很小就劃定了這樣一小部分人),我們應該把這條路拓寬一些,誰都可以走(寬進嚴出),如果用馬路來類比的話我們不要把這條足球之路建成一條高速路,他應該是這樣一條綜合性道路(職業足球不是足球的全部),有人行道、自行車道、三輪車道、汽車道一應俱全,而且沒有年齡限制,從五歲(假定最佳接觸足球年齡)到無窮大,你每個年齡都可以選擇你想選擇的交通工具。
我們的現狀是從小固定的選拔出一小部分孩子,在他們這群孩子中再不停地篩選,而從小被淘汰的孩子就沒有機會或者途徑再去接受專業的足球培訓,這樣過早的劃定接受足球培訓的范圍,我們怎么能夠培養出水平高的孩子。只有在大基數下不停地篩選,競爭淘汰,我們選拔出更適合足球的人群,可能有人會說那么過了年齡的成年人還學有用么?在這里我們說的不是最終成為職業球員,只是說足球,對于一項運動也好,事物也好只要你想學他就不晚,作為一名不可能成為職業球員的人來說,他或許通過學習獲得了足球的快樂,或許通過學習他喜歡上了足球后來他會熏陶了他周圍的人以及他的孩子,或許他通過學習走上了教練員的道路,或許說他喜歡上了足球從此每場比賽都去現場加油,這個城市球隊的現場又多了一名球迷。
如果我們永遠把足球只看做最后輸出到職業賽場上這樣的高度,那么高度決定視野,視野將決定我們的不會取得好成績。我們要把成長模型的每一個成長環節細化,找出問題的所在,然后再決定是走全盤西化的道路還是走有社會主義特色的中國足球之路。
足球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某個時間點的問題,回首看看我們都是把所有的經歷都放在所謂啟蒙上,啟蒙這塊我們有沒有問題?即便是有問題我們的其他環節以及銜接上有沒有問題?還那句話只有搞明白了問題出在哪,我們才能采取行動。如果我們不搞清楚問題出現哪里就盲目的去學習西方,無異于邯鄲學步,那么原地不動或許是我們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