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昨天的文章講到了《生命的唯一重要就是提升你的維度》從零維開始破解,一直說到十維。文章發出來之后雖然沒有留言功能,但是后臺回復已經炸了。
?有人說:那些維度是人類有限知識的產物,不一定就是對的
但我認為:
1.一些偉大的理論概念或者事物創造出來的初期未必就一定是對的或者有效的。
就像我最近在看吳軍老師的《文明之光》,里面就講到了美蘇軍備競賽時期產生的
很多武器創新最終都變成了我們大眾可以受益的東西,
比如說尿不濕、反輻射保暖衣、保溫包,和現在比較火熱的記憶床墊和枕頭
原來都是太空服的一部分,但是在這些東西創造初期的目的和使用方式就不大相同
2.書中還提到了青霉素,早在唐朝時期
我們中國人就知道在傷口上涂抹長上綠毛的漿糊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但是直到可以把青霉素批量生產可是經過了不少時間呀。
3.我們在上初中的時候認為學習游泳根本沒什么卵用,
但當N年以后你的男神邀請你去游泳的時候卻尷尬的發現原來自己不會。
·其實我想說的是,對于這樣的流動知識還是有學習的必要的,橫跨物理到哲學,
里面蘊含了很多可以帶給我們啟發的道理,雖然批判思維很重要,
但也不是看到自己不認可的東西就“一棒子打死吧!”
另外我要說的是,人們學習新知識的最好方式,
便是利用自己曾經的認知去連接新知,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記憶,
另一方面可以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讓自己提升的更快一些。
還有的小伙伴說:
所謂的0維,即指的是點
如果將兩個點連接將會形成一個線,就是一維
數學中圖形包含著點線面體,
幾條線會組成一個面,也就是二維,比如說紙張
然后立體的東西也就變成了三維,我們人也是三維
四維的話涉及另外一個我們看不見的時空,它與我們并存在一個時空,
但是我們看不到它,因為維度不夠。
五維的話往上的會涉及一些穿越的概念。它可以是我們的未來,
可以看到我們選擇一條路n年之后的狀態。
甚至于可以穿越回來告訴我們該怎么做,就像《終結者》、《哆啦A夢》那種。
《龍珠超》里面講如果刻意去穿越時空,可能會改變歷史,
也可能會創造出來一個不同于曾經、現在、未來的一個平行時空,
它與這個時空并行,但是不屬于這個時空。
回到生活:
·比如說小學的時候我們學習乘法口訣,當時覺得這個東西怎么這么難啊,
但當我們進入高中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乘法是那么的簡單。
就像我們在社會上打拼了幾年之后再去回頭看,
會發現曾經的自己是多么幼稚一樣。
·也可以想到思考方式、眼界和格局,就像上面提到的點線面體思維,
一個每天混日子的職員和一個上市500強的企業老總,
所看問題的角度方式一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去學習啊,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提高了自己的認知,
這樣再去看待當時的問題,就會發現原來這么簡單。
·在解決問題方面,很多人會說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
或者說去從書中和別人的口中得到解決辦法,
因為我們連接了另一個維度,解決原來的問題就肯定簡單而且輕松了。
降維思維也是這樣的,當兩個人的知識存量不在一個等級的時候,
我們要想對方聽的懂的話,
就要學會用對方的語言去進行表述、或者從個人理解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專業概念。
我的補充
今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相關的資料,發現忽略掉了一個點,就是不同角度的維度
以前開玩笑的時候我總會說,時間與空間的結合,三維與立體的巧妙運用,
其實這里就涉及到了看問題的角度,簡單來說也可以看成不同的分類。
從哲學角度看,人們觀察、思考與表述某事物的“思維角度”,簡稱“維度”。例如,人們觀察與思考“月亮”這個事物,可以從月亮的“內容、時間、空間”三個思維角度去描述;也可以從月亮的“載體、能量、信息”三個思維角度去描述。
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這就好比我們在另一個空間去看待這個空間發生的一切,
多少有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
群里還有小伙伴說這相當于宇宙思維,于是說了這樣一段話:
宇宙的思維和意識就是各種宇宙自然力量總是最大限度的趨向和追求平衡.
至于是“必然”還是“偶然”,得看事物發生所具備條件的充分與否?如果條件百分百的具備了就是必然,如果只是很少很少如只有百分之幾的具備,就是偶然了.
ps:當然還有很多精彩的探討啦,從量子力學談到佛學,下面就放兩張我們《超級個體群》內部的討論,供大家參考啦,也希望大家今天從新看了一次之后會得到于昨天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