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綿羊》作者威廉 德雷謝維奇,曾在美國耶魯大學任職十年,他通過反思美式教育的弊端,來折射出當代世界大學教育的缺陷和前景。
1,常春藤不搞真正的素質教育。他們提倡的素質教育其形式是千篇一律的,就是學習高端的樂器和體育像大提琴、擊劍,到慈善機構去工作,在社團任職等等所謂的領導力培養,這和我們中國的應試教育性質相同,都是一幫孩子削尖了腦袋去適應一個標準。每個人都知道要怎么樣去做,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
2,學校受到媒體排名的綁架。
媒體制作出排名,家長和學生關注排名,學校為了迎和家長和社會,按排名的標準去調整。其結果只關注于能夠提升排名的因素,忽視坑自己學校的特色,每個學校的教學方式都大同小異。
3,關注科研弱化教學。
大學里最重要的資源是那些大牌教授,但是在當前科研為主導的環境下,大牌教授都去從事科研項目,將教學工作安排給助教或博士生去完成,他們只是在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得不到針對性的指導。學校為了提高科研成果也會主動去迎合這種風氣。
4,作者認為,高等教育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時代,變革的方向就是“博雅教育”。按這種理念教學的學校,基本都不怎么關注排名、職業培訓這些短線目標,不把自己視為職業培訓場所,而是更關注教育本身,關注思維的訓練,關注好奇心的培養。這樣的學校會給學生廣闊的世界,讓他們去領略藝術、哲學、文學等等有助于培養價值觀的事物 。
5,很多人認為博雅教育太務虛,不好就業。但是數據表明學藝術、文學、數學的孩子職業成就并不比學工科、商學的孩子差。而且在需要創意、合作的崗位上,學藝術、文學的孩子表現的更好。職業生涯和人生一樣,長著呢,你選擇一個容易找工作的對口專業,只能確保你的第一步走的快一點,未來究竟如何還是要看你身上沉淀了多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