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之人物形象
【內容提要】小說中的人物既是作者塑造的,也是時代的產物。讀者是個性的,也是時代的。讀者與作者對接的橋梁在于文本。對《紅樓夢》人物林黛玉的褒貶歷來是人們爭論的焦點之一。筆者對這一人物的認知經歷了三個階段:跟著教科書認可她;跟著眾人做所謂的理性認識一分為二地看待有褒有貶;整本書閱讀細斟酌認可。深度挖掘,其實作者把有很多“缺點”的林黛玉做正面主人公,從敘事邏輯上看是合理的,從人物形象整體看是統一的,當然也符合整部小說要表達的主題。? ? ?
(一)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了自己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這一說法也體現了人在參禪過程中其認識的不斷深化。閱讀何嘗不是如此。
早年讀過《紅樓夢》,按照傳統的理解,認為林黛玉是一位體弱多病、聰明靈秀、小心謹慎、美麗多情的女子,應該是男主人公賈寶玉的良配,只是被封建大家族封建禮教迫害致死。長大后再讀,因為是年歲的關系,社會時代的關系,筆者與很多人一樣,推崇王熙鳳的能干、薛寶釵的識大體顧大局賢惠溫婉,認為她們符合常態社會大家庭選擇內當家的標準,對作為女主角的體弱多病、時常耍小性子的林黛玉,多少有點否定。中年再讀《紅樓夢》,對林黛玉這個形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對作者的用意也參到幾分。林黛玉是來自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那一棵絳珠仙草,是被安排到人間“渡劫”來的真性情的一朵白海棠,一朵驕傲無助的菊花,一抹身不由己的柳絮。
《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為曹雪芹,而前八十回賈府的衰敗只是露出一些端倪:王熙鳳生病強撐著管理寧國府的庶務,大觀園丫鬟與外面的人有來往,管理混亂,賈璉偷納尤二姐被鳳姐知道后設計逼死尤二姐……賈府真正的墻倒屋塌還沒有開始。作者到底想把主線上的人物設計成怎樣的形象我們不能完全參透。加上后來高鶚寫的后40回,普遍的認知是薛寶釵和林黛玉這兩個大家閨秀旗鼓相當,只不過薛寶釵更符合賈府的標準,更符合當時社會的標準。林黛玉的刻薄遠沒有薛寶釵的大度和善能得人心。依照開端部分的設計,“木石前盟”會受到“金玉良緣”的干擾,寶黛的愛情注定是一場悲劇。黛玉這個悲劇形象的確是具有合理性的。她的形象特征符合環境要求,符合身份要求,符合小說情節發展要求,是作者用心塑造的能夠體現作者訴求具有鮮明特征的人物。
心理學上有一個“投射”的概念。投射是指將自己腦海中的東西,認為是別人的東西,并且用自己的“超我”,也就是道德對錯的評判,去衡量對方。曹雪芹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這本小說中,必然有一個“自我”在里面。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的“自我”是誰毋庸置疑,是賈寶玉。那么他設定的另一半是誰?林黛玉。黛玉這個不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人物形象,不討喜的“病秧子”作為賈寶玉對抗封建大家族和封建正統觀念的有力幫手,有很多的缺點。塑造這樣的“正面人物”,不符合大家的審美觀。可能有的人會說,《哈姆雷特》身上大家也有缺點,比如猶豫不決造成的做事“延宕”,性格內向審慎等,但他最后的復仇完善了人物性格,最終可以歸結到“正面”上去。但是林黛玉不能,她的形象特點中負面因素始終是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尖酸刻薄而自卑。從進賈府開始,這樣的特點在不斷強化。主角始終有明顯的個性缺陷,你還得站在他/她這一邊,在中外文學史上,這樣的還是夠特別的了。近日再讀《紅樓夢》力圖從中找到答案。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為什么病態的尖酸刻薄生性多疑謹小慎微的林黛玉是作者設定的理想形象,我們采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從林黛玉和相關人物的對比中來尋找答案。
? ? ? ? ? ? ? (二)
? ? ? ? 首先看“金陵十二釵”中給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停機德”指的是樂羊子之妻停杼斷織以警醒丈夫拒絕外界誘惑堅持完成學業以求取功名的典故,根據后來情結的發展,這正符合薛寶釵性格特點,是她能做出來的事情。“詠絮才”說的是林黛玉的才情。后二句很直接地寫賈寶玉對林黛玉的牽掛和薛寶釵最后結局的清冷。(原著下面的注釋)總的來說就是,薛寶釵是賢能的,結局不怎么好;林黛玉很有才華,賈寶玉非常牽掛她。
? ? ? ? 林黛玉的才華,主要表現在詩文方面。
她自小讀書識字,被父母“假充養子之意”,進賈府時被問讀過什么書,她回答讀過“四書”。而她的才華,集中表現在第十七、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大觀園新落成,賈政帶著一干人等和賈寶玉驗收工程,同時給各處題寫匾額對聯,對寶玉的才華表面上非常不認可,暗地里卻把他的主張都落實了。等到元宵節的夜晚元妃省親,知道多出匾額對聯都是寶玉所題,非常高興。她定下園名即大觀園和其余幾處匾額名稱,先題寫了一首絕句,然后讓其余姊妹為各處匾額題詩,寶玉給瀟湘館、蘅蕪院、怡紅院和浣葛山莊“各賦五律一首”。結果在眾姊妹中,寶釵和黛玉的詩受到元妃的贊許,黛玉還幫寶玉為浣葛山莊寫了一首五律。在寶玉交上去的四首當中,黛玉代寫的這首“杏簾”為“前三首之冠”,并因此將原來的“浣葛山莊”改為“稻香村”。這一段斗詩,充分顯示出林黛玉的卓越才華。(“稻香村”這個名字也是先前在寶玉陪同賈政驗收工程時想到且被賈政否定了的,可見在這個問題上,寶玉、黛玉和元妃是意見相同的)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林黛玉因感懷自傷,發自肺腑的一首《葬花吟》,不僅自己低吟哽咽沉浸悲哀傷痛之中,也引得寶玉由花及人,由這個到那個,聯想成一片,悲傷無法解釋,痛哭在山坡上。這一首充分顯示黛玉才華(當然那時她并不如上次元妃省親時著意要展示才華,而是有感而發的真心話)的詩作,成了寶黛二人冰釋前嫌、感情更進一步的紐帶,也成為后世人心目中《紅樓夢》影視作品的主題曲。
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大觀園眾女子結成海棠詩社,第一次題白海棠詩句,薛寶釵題詩為: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林黛玉題詩為: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眾人都認為黛玉的詩為上,李紈的評價是黛玉的風流別致,寶釵的含蓄渾厚。探春評黛玉為第二,寶釵為第一。寶玉認為“蘅瀟二首還要斟酌”。哪怕是第二,也能證明黛玉的才華。到螃蟹宴上題詠菊花,黛玉的《詠菊》《問菊》《菊夢》被評為前三,李紈的評價是“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更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這次詩會,題詠菊花的詩多,作詩人也多,黛玉的三首詩全部排在前面,足見其才華不凡。到了第七十回,尤二姐枉死,賈璉艱難安葬,王熙鳳稱病,李紈探春料理家務,春天悄悄來臨,林黛玉一首《桃花行》引得眾人稱贊,激起大家的興致,于是重建詩社。因為是春天了,就改了先前的海棠詩社為桃花詩社。雖然中間有賈政要考教寶玉功課未果的插曲,眾人也做了幾首詠柳絮的好詩。黛玉的“嫁與東風春不管,憑尓去,忍淹留”與寶釵的“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個表現得傷感無助,一個野心勃勃,各有特色,也是黛玉有才華的證明。
除了自己展示出的創作才華之外,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學詩,講起寫詩承轉合的一般方法,也提倡“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靈活應對之法,強調立意,“若意趣真了”“不以詞害意”,還指導香菱先要讀好王維、杜甫和李白的詩,以這三個人的詩作底子,然后再看陶淵明等人的詩作。對香菱學做的寫月亮的詩一改再改,耐心輔導,最終在很短的幾天,也指導香菱寫出了被眾人稱道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的佳作。自己會寫,也能教資質差的人寫作,這不也證明了她的才華嗎?
? ? ? ? ? ? ? ? ? ( 三)
? ? ? ? 然而,在偌大的賈府生存,單有才華是不夠的。生活不僅僅是傷春悲秋花前月下,不止是詩和遠方,還得有人情往來,經濟仕途。黛玉身邊的人,除了寶玉,其他人更多的是注意到了她的缺點。
首先是自身的缺點,體弱多病。在第二回,賈雨村首次被罷官做了黛玉的老師,在他看來,這個學生“身體又極怯懦”,后黛玉因母親去世,“守喪盡哀”“哀痛過傷,本自怯懦多病,觸犯舊癥”。林黛玉初進賈府,“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身體面龐雖怯懦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黛玉自己說“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之后很多章節都寫到她的病,時好時壞,醫藥不斷,直到寶玉大婚之時咳嗽加劇,吐血身亡。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生病的人一般比較多負面情緒,思想消極。誰也不愿意整天面對生病的人,作為一個封建大家庭,也絕對不會把一個生病的女子作為日后內當家的備選人。所以疾病成了林黛玉競爭最不利的因素。
第二,特別情緒化,愛哭,多疑。(這個當然不能怪林黛玉本尊,她出場的設定就是用眼淚來還當年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黛玉一哭:第三回,在林黛玉進賈府當天,寶玉得知來了一個天仙一樣的妹妹也沒有玉,就“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他也不要那“勞什子”了,當時引得賈府人仰馬。晚上安頓下來后,因寶玉摔玉,怕是她自己惹的禍,淌眼抹淚。這小心謹慎的性子,誰比得上。
第七回,劉姥姥通過周瑞家的去見王夫人,正好薛姨媽也在,讓周瑞家的把宮里送的十二枝宮花送給眾姐妹,三春剛好離王夫人這邊近,周瑞家的便先送給迎春、探春和惜春每人兩枝,鳳姐四枝,最后到賈母那邊送給黛玉,敏感的黛玉先問“還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 ”,得知實情后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有啥不滿直接說出來,誰受得了。
第八回寶釵生病黛玉去探望,正好寶玉也在,黛玉心下已然不舒服,說“早知道他來,我就不來”,這話雖然圓了回去,也明顯地顯示出不高興。吃冷酒傷身,寶玉聽了寶釵的話改吃暖酒,外面下了雪,小丫鬟雪雁送來小手爐,黛玉借題發揮,“我平日里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他,比圣旨還遵些”,一起離開時親自給寶玉戴上斗笠。這一處不管是說的做的,都透漏出她的心思多,又無厘頭。這心眼多的,沒人能招架得住。
第十七回,寶玉陪賈政驗收大觀園工程,給各處取名并擬寫對聯獲得賈政認可,出了園子小廝們討賞,把寶玉身上佩戴的東西都拿走了,黛玉以為寶玉把自己送的荷包都給別人了,賭氣鉸了正在給寶玉做的香囊。寶玉卻從衣服里面掏出了黛玉給的荷包。最后雖然二人和解,但是黛玉是不是太任性呢?
第二十二回,薛寶釵過生日,賈府為了給她慶生,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戲。看戲的時候大家發現一個演員扮相跟黛玉很像。王熙鳳只把這個話題提出來,寶釵也知道知識不說,史湘云心直口快直接說是像黛玉,寶玉急得直給史湘云使眼色。黛玉氣惱一是大家拿她跟戲子比,一是寶玉跟史湘云私談的事她都聽到了。兩個人又鬧起了矛盾,寶玉前思后想不禁大哭,然后提筆占一偈子,即“你證我證,心證意證”句,怕別人看不懂還寫了一首《寄生草》來解釋。虧得是寶玉,別人恐怕是招架不住這樣“胡攪蠻纏”的“女朋友的”。
第二十六回,寶玉被賈政叫去一天沒回來,到晚上,聽說寶玉回來了,黛玉便跑去怡紅院看望,結果眼見寶釵進去了,她在蜂腰橋耽擱了一會兒,等再去怡紅院門口,門已經關了,再扣門,里面回答“都睡下了,明兒再來”,黛玉說“是我,還不開門么”,晴雯使性子就是不開門。這件事又引發黛玉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傷感,加上聽到怡紅院中傳來寶玉寶釵的歡聲笑語,便獨立墻角花陰下哭泣起來。回到瀟湘館,竟然獨坐到二更才睡了。后續自然是寶黛二人誤會加重,后面黛玉自感身世葬花做《葬花吟》。這件事前因后果是不是也能體現出黛玉的多疑矯情呢?
第五十七回,紫鵑為了黛玉試探寶玉惹出了一系列事端,寶玉呆了,黛玉因此氣得吐了剛吃的藥,“抖腸搜肺、炙胃扇肝”,被襲人叫去給寶玉解釋,保險起見用了幾天的時間侍奉寶玉安穩他的情緒,這一邊黛玉得知寶玉后來的情形,又添些病癥,多哭幾場。等紫鵑回來,主仆二人爭吵了幾句,黛玉知道紫鵑是為自己好,“心內未嘗不傷感,待他睡了,便直哭了一夜,至天明方打了一個盹兒”,這一系列折騰,誰受得了。
八十回以后,黛玉的心思被寶釵跟前的媽媽說中,她想到自己的婚事沒有父母替她出頭張羅,晚上做起噩夢,夢到被繼母給人做續弦,夢到賈母不能依靠,夢到寶玉為證明心志拿刀子往心口劃。后來黛玉聽說賈府給寶玉定了親而絕食,知道那只是誤傳才肯吃飯服藥。賈府最終決定給寶玉定親的對象是薛寶釵,為了寶玉寶釵順利結婚鳳姐出謀劃策騙當時已經糊涂了的寶玉,用寶釵假裝黛玉成婚,黛玉在偶然情況下得知真相,焚稿斷癡情,在寶玉和寶釵大婚當日殞命。這個可憐的女子,終于自己折騰,也被別人折騰,結束了她短暫的生命。
林黛玉真是喜也哭,悲也哭,沒來由的還要哭。情緒不穩定不隱藏,小性子隨便就使出來,一個大觀園甚至整個賈府,大多數人知道她的這個性子。
對她的這的性子,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也根本不知道怎么言語;寶玉的奶嬤嬤說“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薛姨媽說“你是個多心的,有這想頭,我就沒這樣心了”,王夫人根本沒有什么評價,賈母當日黛玉進賈府時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你母親”,得知黛玉死去,她沒有去靈前,只托王夫人說“并不是我人心不來送你,只為有個親疏。……與寶玉比起來,可是寶玉比你更親些”,三十二回,襲人看見黛玉跟寶玉親近便跑去跟王夫人打小報告,建議把寶玉搬出大觀園……黛玉除了沒有父母幫襯,周圍人大多數不看好她不喜歡他她。
相比之下,寶釵深得人心。她首先是健康的,雖然也長年服用冷香丸,也生過病,但是小疾病不致命。她最初的人生規劃是“待選”,做公主郡主的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可見前期的教養不是如黛玉那般被放養。她除了個人資源好外,圓滑端莊,很會經營人際關系。初到賈府便把黛玉給比下去了。第五回,寶釵初進賈府就成了黛玉的巨大威脅:“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之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多喜與寶釵玩耍。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后來上至賈母王夫人,下至丫鬟襲人,都喜歡她,即使最后王熙鳳出主意讓寶釵冒充黛玉跟寶玉成親,賈母覺得是黛玉的緣故讓寶釵受了委屈。看看,不是黛玉不好,而是寶釵太強大。
同為大觀園里的才女,詠白海棠,寶釵的詩句“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有霸氣的評價,有婉轉的諷刺,黛玉的“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做盆”寫的是冰清玉潔,“嬌羞默默同誰訴?依倦西風夜已昏”是對前途的茫然和心里沒有底氣。《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同樣表達對未來的不可把握,預示悲慘的結局。同樣寫菊花,寶釵的《畫菊》“莫任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寫的是不愿意被摧殘,自主掌控命運;黛玉的《菊夢》“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滿腔幽怨無處俗說的傷感。?
黛玉的《唐多令》寫柳絮,“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延續了先前的消極悲嘆,而寶釵的《臨江仙》寫柳絮,“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寫的自信張揚。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總體上多表現黛玉的悲觀無助,卻從對比中看出寶釵的積極自信樂觀,還有野心勃勃。
? ? ? ? ? ? ? ? (四)
? ? ? ? 可是,林黛玉終究是這本書的女主角。她作為主角形象的合理性更多是隱性的。仔細看,林黛玉的真誠,正大光明,愛心善意,也許不為那個時代認可,但是卻顯得那么可貴。
薛寶釵傾慕賈寶玉,她不明說,暗中的行動卻也不少。
第八回,薛寶釵生病,賈寶玉去探望。寶釵索要寶玉的玉,看了玉上的文字,口中念了兩遍,回頭笑看丫鬟金鶯讓去倒茶,金鶯把寶釵金鎖上的銘文與寶玉的相似說出來,寶玉央求要看,寶釵解開排口從衣服里掏出來,寶玉托著看,金鶯說是癩頭和尚送的,話沒說完,寶釵便“嗔他不去倒茶”……憑著寶釵在人前那樣穩重的個性,這樣輕浮的舉動不應該有,金鶯話沒有說完被趕走,可是我們都知道,那沒說完的比說完更能引發寶玉的猜測。濟慈不是也說“聽到的聲音很美,那聽不到的聲音更美”嗎?
? ? ? ? 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后,寶釵先去探望,帶了傷藥,指導襲人怎么用藥,末了還有一番隱晦的表白,“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潛臺詞很明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第三十六回,一日寶釵趁著午休時間到怡紅院找寶玉閑話,寶玉正睡著,襲人有事出去了,寶釵坐下來順手做起寶玉的肚兜,這幅畫面被剛走來的黛玉和史湘云看見。二人不便打擾走開,寶釵做了兩三個花瓣,聽到了寶玉“什么是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事”的打臉的夢話。寶釵待寶玉的真心,也只是在寶玉挨打之后,事情無辜牽連薛蟠,被薛蟠口無遮攔喊了出來。薛蟠的原話是“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你留了心,見寶玉有那勞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動護著他”,被道破心事的寶釵回到房中“整哭了一夜”。即使到最后,明知道寶玉黛玉心意相通,薛寶釵還是坦然接受代替黛玉跟寶玉成親。林黛玉因為寶玉成親焚稿殞命,薛寶釵卻作為賈府沖喜的功臣程被感激和覺得被虧欠。明面上百般委屈,暗地里好處受盡正合心意。她把一個封建大家族貴女虛偽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 ? 回過頭來看,反倒是黛玉對寶玉的真情,好了就在一起,不好了也不藏著掖著假裝。被誤會了就耍小性子鬧別扭,說開了就轉陰為晴……活脫脫戀愛中的少女心性。
? ? ? 大家都看到寶釵的善解人意,溫婉端方,其實在一些事情上并非如此。第金釧兒因為寶玉被王夫人打了巴掌,羞憤難當跳井死了。王夫人得知這個消息非常震驚也很慌亂。寶釵先安慰王夫人,金釧兒之死是因為她貪玩到井邊失足掉下去的。她是個糊涂的,死了不必可惜。然后建議多給金家打發銀子,還貢獻了自己兩套衣服,順帶把林黛玉的形象踩了一腳(雖然不是她誠心的)。視人命如草芥,寶釵的狠毒可見一般,這樣的事不是見慣了怎么可能瞬間就這樣殺伐決斷。再看黛玉,因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也可能是她本來的善良,有感落花飄零而葬花,操心燕子沒有回屋,叮囑丫鬟給留進出的窗戶,第27回“把屋子收拾一下,看那大燕子回來,把簾子放下來”。她憐惜弱小的生命,善良可見一斑。劉姥姥進大觀園出盡洋相,也參觀了黛玉住的瀟湘館,但是她并沒有像妙玉一樣“洗山門”,她的心中是沒有等級差別的。
? ? ? 還未住進大觀園之前,史湘云到賈府跟林黛玉住在一起,后來到了大觀園,史湘云跟薛寶釵走得近,到賈府就跟寶釵一起住蘅蕪院,物質上也得到寶釵的接濟,精神上少有共通之處。史湘云對寶釵多有維護,在黛玉跟前題寶釵遮掩。后來因抄檢大觀園寶釵搬出園子,卻沒有跟同住的史湘云商量,只是做了最后的通知。可見在寶釵的功利心中,率性的史湘云是不值深交的。她們的友誼并不對等,友誼是“塑料花”。
? ? ? 香菱學詩,寶釵第一反應是否定,認為她進了大觀園先要搞人際關系,“呆香菱”的作詩能力并不看好。反而是平日大家覺得難以親近的黛玉,悉心指導香菱,最后還真是寫出了受大家稱道的好詩。第五十七回,寶釵跟黛玉開玩笑讓薛姨媽“明兒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婦,豈不比外頭尋的好”,這樣的玩笑她竟然也開得出來,雖是一時興起的玩笑,最少也見她嘴毒。至于最后代替黛玉跟寶玉成親,面不改色,最可見其狠毒自私。
? ? ? 引發我們對薛寶釵不滿的最直接的事件是作者直接描寫她如何“陷害”林黛玉。第27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正值四月二十六日花神節,大觀園眾姊妹齊聚一堂玩耍,獨不見黛玉,薛寶釵自告奮勇前去瀟湘館叫黛玉,就在路上,薛寶釵撞見了丫環小紅、墜兒兩人偷說秘事。關鍵時刻她用只言片語,就將禍水引到了林黛玉身上,自己反而輕松脫身。雖然說她沒有“陷害林黛玉”的主觀意識——她此行本來就是來找黛玉的,而客觀的結果是成功引發這兩個丫鬟對黛玉的又一次編排。
? ? ? ? 從以上方面來看,寶釵的端莊大度是表面的,她的私心算計都隱藏在暗處。而黛玉給人不好的印象,所謂的小心眼、刻薄、多疑,其實都是偏見和誤會。她的自尊清冷讓人難以接近,那是寄人籬下的孤女自卑的表現、缺乏安全感時的自我保護方法;她的尖酸刻薄如同小刺猬保護自己也正好刺傷別人;她多疑“鬧騰”關注的事情,最后都成了事實而絕不是無中生有。把那些暗處明處的事情放到一起來看,寶釵的光環還剩幾分?
? ? ? ? 從整體看,薛寶釵最后能“修成正果”,林黛玉提前香消玉殞,是整個作品表現悲劇主題的需要,對薛寶釵“明褒實貶”,對林黛玉“明貶實褒”;真正符合封建正統思想的勝利者是作者的對立一方,而失敗者,正是作者同情的一方、竭力贊揚的一方。《悟空傳》里有句經典臺詞“我來過,我戰斗過,我不在乎結局”,換言之,林妹妹死去了,對于她而言,這個冷酷的世界,她來過,她愛過,她努力爭取過,至于結局,不是她能掌控得了的,那就算了。作者給她安排這樣的結局,更增加悲劇的效果,以至于在寶玉大婚之中、之后,那些站在賈府正統思想陣營的所有人,都露出本來的面目,讓讀者把他們偽善的嘴臉看了個一清二楚。
? ? ?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多要求,比如,符合年齡階段、身份要求、所處環境、情結發展、表現主題等多方面的要求。作為女主角的林黛玉滿身“缺點”卻是作者著力打造的“正面”形象,這樣梳理下來,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