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蘇童,但一定知道《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就是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
《黃雀記》是蘇童15年的作品,并獲得了當年的矛盾文學獎。
作為晚期作品,《黃雀記》當然難逃被詬病的命運,不斷被人拿來與《妻妾成群》做比較,試圖以此證明蘇童晚年筆力不濟,江郎才盡,同時也更做實了矛盾文學漿老年獎項的稱號。
今天,咱們就一起看看《黃雀記》。
小說結構很簡單,分為三部分:保潤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講的也就是這三個人之間的故事。
小說雖然叫黃雀記,但是從頭到尾沒有一只黃雀,到是有一個奇怪的意向貫穿其中,這個意向就是繩子。
繩子來自于主角保潤,他是個長得不好看,性格也不抬討喜的那么一個人,沉默,自私,還有點神經質。
保潤一無所長,卻有一手捆人的絕活兒,這是在他長年捆綁自己精神病爺爺的歲月中日積月累鍛煉出來的。
他看上了精神病院花匠的孫女,仙女。
可是仙女只喜歡好看,時髦的小少爺,并看不上保潤,
于是保潤不得不借助于時髦漂亮的紈绔子弟柳生與仙女約會。
然而約會并不成功,他們去滑旱冰,仙女卻與一個旱冰滑得極好的男生一起玩,把半生不熟的保潤涼在一邊。
于是保潤一氣之下離開了旱冰場,臨走還不忘囑咐仙女將旱冰鞋押金取回來。
仙女取回了押金,卻并沒有給保潤,而是自己去買了個錄音機,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保潤去找仙女要錢,仙女卻說我請你聽歌抵債?一首十塊?
兩人矛盾爆發,保潤一怒之下把仙女捆在了偏僻的水塔。
保潤這人神經是神經,但本性還不壞,捆了之后他靠近仙女啥也沒干,看了半天,哼了一聲走了……
于是后趕來的柳生幫他把剩下的事兒給辦了。
柳生強奸了仙女。
保潤與柳生一同進了監獄,誰知在柳生父母的極力周旋下,仙女對柳生撤訴了,只將鍋推給了保潤,于是,無辜的保潤因強奸罪坐了十年牢。
保潤的春天到這里就結束了,
如果黃雀記取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那么在這一部分,保潤是螳螂,仙女是蟬,柳生就是黃雀。
第二部分,柳生的秋天
轉眼到了十年后,
保潤一家自然是家破人亡,父親死了,母親回了城里,只有爺爺還在精神病院。
柳生雖然謹遵母親夾著尾巴做人的訓誡,也是混得風生水起。
承包了精神病院的食材,做起了小老板,同時,也承擔起了代替保潤照顧保潤爺爺的使命。
好巧不巧,他又遇見了仙女,又開始為仙女鞍前馬后。
仙女此時已經是一位土豪的助理了,作用就是為該土豪物色夜總會漂亮女孩。
這一部分的白小姐,那可是風生水起,風光無限。
在這一段里,保潤是蟬,柳生是螳螂,而仙女是黃雀。
第三部分,保潤出獄。
仙女在夜總會當歌女也算實現了自己童年夢想。本來混得風生水起,卻不小心懷上了一個老板的孩子。
她回到小城找老板,想要將孩子生下來要撫恤金,于是在柳生的幫助下開始了漫長的待產生活。
期間被保潤找到,要求補償。
她忐忑不安,被保潤帶到當年她被強奸的水塔,滿以為要受盡羞辱,誰知保潤卻只是想邀請她跳一支舞,一支當年未能跳成的小拉。
此后,柳生為她租了保潤的房子住。
期間,仙女想要放棄生子索財,與柳生過平凡夫妻的生活,然而柳生拒絕了,并且很快,柳生準備結婚了。
保潤在赴柳生結婚宴前,到仙女住的屋子找內褲,仙女不經意間回答是柳生穿走了。
保潤當時就發了飆,隨后在柳生的婚禮上一刀捅死了柳生。
仙女也因此被街坊領居圍攻挑唆殺人,不得以跳河逃走,在她已經放棄生命的時候,孩子又快出生了,于是她生下了一個紅面怒嬰,回到從小長大的精神病院,住在自己被強奸過的水塔里,與保潤那丟了魂,老不死的爺爺照顧著孩子,相依為命。
其實看完我很佩服蘇童,能一口氣寫三個主角,三個都這么討人厭。
保潤是不討人喜歡的,長得不討人喜歡,且偏執,神經,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有些陰狠。
當仙女回到家后,他無休止地跟蹤仙女,簡直像一個變態。
當他出獄后,又非要將早已擺脫陰霾的母親拉回深淵中,甚至惡言相向,自私得令人厭惡。
但他又可憐,從頭到位他都處在求而不得中。
他希望與仙女,柳生成為朋友,希望與他們在水塔的夕陽下跳小拉,所以一直到他出獄找到仙女和柳生,他的復仇也僅僅是帶著他們到水塔,跳一出當年沒有跳完的小拉。
可偏偏,在他們跳小拉的時候,仙女對著他吐了,這令他更加自卑。
他以為仙女一直討厭他,嫌棄他,所以他沒有聽仙女解釋,怒火中燒殺了柳生,卻沒有看到,仙女把他摘的蓮花小心地放在水缸里,輕輕地澆上了水。
其實他們是有可能的,如果保潤沒有爆發,沒有殺死柳生,他們也許真的會在一起。
仙女讓人討厭,她自恃美貌便自以為是,她拿了保潤的錢覺得理所當然,她覺得柳生長得好看,保潤長得丑,便將保潤送進了監獄,害得保潤家破人亡,還理直氣壯地說,不就是十年嗎?又沒要你的命。
她當歌女,小三,又在柳生與保潤間糾葛周旋,極盡自私的本能。
但她又是可憐的,想要一個安穩的生活,卻永遠得不到,一生高傲,卻最終被人如落水狗般唾棄,在滿河的垃圾中漂過。
柳生是討厭的,強奸自然沒得洗,招惹仙女,卻又不肯娶她,慫恿仙女拿孩子脅迫富商,并妄圖從中分一杯羹,極盡小人本色。
但他又不可說不是心懷善良,他對保潤爺爺的照顧尚算周到,十年如親孫子一般,他對仙女的照顧也是發自內心,無微不至。也許他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對仙女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這三個人,也許是的代表新社會沖擊下的三種狀態,神經,物質,奸猾,自私,而保潤爺爺則仿佛一件不倒的老古董,從這個手上轉移到那個手上,輾轉反側卻始終屹立不倒,眼見得送走自己的兒子,送走自己的孫子,獨有丟了魂的他,長命百歲。
而那最終出生的滿面通紅的怒嬰,或許不是對母親一生行為的憤怒,也是對那些為了金銀挖盡香樟樹街道,將仙女逼到跳河的熱心街坊的憤怒,對將保潤爺爺送進精神病院并拆了他房間的保潤父母的憤怒,對小鎮街頭隨處可見的姐弟共同賣淫的發廊的憤怒。
小說的結尾,仙女也走了,只留下不死的爺爺,與一個剛出生的怒嬰,仿佛又是一個開始,又一個輪回。
總的來說,作為小說,故事能吸引人,情感也能渲染人,你要分析也有得分析的地方,要扯深度也能扯出深度來,還是可見大家功底,個人認為是成功的。
但這注定不會是一部很討喜的小說,因為他沒有一個討喜的角色,里面又夾雜了太多老一輩現代文學大家們慣用的神神鬼鬼生死輪回的伎倆,并且情感基調很明確,低壓,抑郁,能一直讓你從頭抑郁到尾,所以還是建議大家,慎重食用,各憑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