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3? ? ? ? 星期三? ? ? ? 晴
昨天主要講的是兩種相反的情緒對學習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今天主要講的是營造積極學習的情緒氛圍的具體實施方法。
今天這部分的內容比較多,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才讀完。不過,收獲還是很大的,雖然有的地方需要多讀幾遍才能理解,但好在還能夠讀懂。
這部分圍繞兩個方面來介紹:
一、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的策略。
1.積極語言:表揚和含蓄的命令;
2.可預測性:課堂日常規程、儀式和慶祝;
3.情緒事件:投入與脫離。
(1)測試情緒的溫度;
(2)學校與養育者的連結;
(3)? 控制與選擇——內容、方法、評估;
(4)社會性與情緒學習;
(5)反思和正念訓練;
(6)幽默;
(7)沉浸于藝術。
當讀到“積極語言”這個內容的時候,聯系自己平時的話語,感覺仿佛突然被雷劈中了,這個我還真有話說。
我常以為,自己在表達方面還是很清楚的,盡管很多時候布置任務要求比較多,我“以為”學生是能夠聽懂的。譬如,單獨叫一個學生去倒垃圾,并告訴他先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在廁所旁邊的大桶里,再沖洗干凈,放在教室外面曬干,最后放進教室??墒?,這個同學半天都沒記住程序,杵在原地不知要干什么。我不禁頭疼,又叫了一個成績好一些的學生,對他如此說,他不迭地點頭,表示知道怎么做。沒想到,等了半天,拿到教室的垃圾桶仍然臟兮兮,壓根兒就沒有沖洗。緊接著,叫了第三個成績最好的學生按要求把這件事處理好,才符合我的標準。
和同事們聊天時,也會發現他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叫聰明的學生做事。那些反應慢的學生大多是辦不好,老師還要再叫人返工,實在是投入的時間、人力、情緒成本太高,不劃算。
以前,我也是只叫成績好的辦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們慢慢長大了一些,原本低年級的時候不會的勞動,現在也會了,我便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叫一些學困生做事。但是,在接受命令的過程中,我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情況,還是以為他們和優生一樣的接受能力,便沒有說得很具體。我以為他們會知道怎么做。而事實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往往都達不到我的要求。
現在想想,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很好的語言理解和領悟力,很多時候的話沒有指向明確,學生就不知道應該怎么做,只能憑借“猜測”去完成。這樣一來,自然很多事情就不能按照我們希望的那樣發展。
所以,以后在布置任務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讓大家知道要干什么。
二、建立學習目標與客觀事物的情感連結。
設計活動能有效地把學習單元內所要教授的內容、技能和概念與學生的情感相關聯。
在課程中嵌入活動,讓學習內容在情感水平上與學生連結,視覺化和引導性想象練習將會加深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連結。
小學低年級,我們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天性,讓他們進行視覺化想象,讓我們的期待變得明晰,并激發學生進行創造。在課堂上營造積極的情感氛圍,創造時機讓所有學生都感到舒適自在和自信,將會是以后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