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是不夠的,別人告訴你的情況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人們傾向于忘記或者遮掩那些讓自己感到羞恥的事情,傾向于吹噓或者肯定那些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的事情。
我們都很容易忘記掉“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方法,而潛意識地維護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
并非一切問題都可歸咎于文化差異。內心掙扎和精神疾病史沒有文化界限的。人們不論屬于哪種文化、哪種民族、哪種宗教,他們都會遭受情緒困擾。
專業團體內部形成的偏見有時會偽裝成科學。
當求助者來自另外一種文化,你不要擔心自己請教文化差異方面的問題會讓自己顯得愚蠢。你承認自己不懂并且表示對他們的文化感興趣,往往會讓他們感到如沐春風。
第五課
心理咨詢師思考和情感兩種手法并重的藝術。
給自己提兩個問題:
1、我做到了嗎
2、為什么不
真正的合作需要你放棄一部分控制權;如果你覺得自己應該是那個提供答案的人,你就很難放棄控制權。
記住,控制欲是探索的敵人。
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利用迷惑。一位冥思苦想的偵探,遠比一位聰明的間諜更出色。說別人的言行沒有道理,遠不如說你自己不明白。
不要害怕自己皺著眉頭或者一臉困惑的樣子。告訴求助者應該怎樣想,不如循循善誘地讓他們自己弄明白。
別急于作解析。
同父母的角色一樣,咨詢師也經常因為追求完美而遭遇挫敗。
你的目標并非不犯錯誤,而是幫助當事人朝著心理健康的方向前進。與不犯錯誤相比,更重要的是關心、共情和熱忱。
在咨詢關系的這種重要時刻,要考慮的應該是求助者的需要而非你自己的情緒。
心理防衛會阻礙治療
每個錯誤都有機會變成好的錯誤,就看你 怎樣處理。一個好的錯誤可以給我們提供若干重要的機會。
道歉可以產生治療的效果。
人的潛意識很像黑洞,對我們的言辭、想法和舉動產生著看不見的影響。
弗洛伊德提出了“投射性假設”,用來描述人腦在意識之外也對我們的體驗進行加工的過程。
投射測驗時我們便于操作的另一種工具,可以繞過當事人的心理防御機制——這種防衛心理會把潛意識中的某些信息排斥在意識之外。
在社會交往中,十到十五分鐘的沉默就像一輩子那么長;但在心理治療中,這種沉默應該再平常不過了。
嘗試沉默得更久、更深入。在咨詢關系中,沉默提供了一種共同沉思和相互接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