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被“懂”,被父母理解,是很多孩子內心莫大的渴望。
對父母來說,也是我們能夠給孩子連接感,實現敞開溝通的基礎性保障!
如何才能“懂”孩子呢?核心就一句話。
透過一位家長寫的親子日記中的一條(下圖),我想讓你知道,其實“懂”孩子,就是你能及時看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第一個,“懂”他,就要看到孩子“感受”。 比如孩子沒有得到卡片,這位媽媽看到了他的“失落”,“難過”,并表達出來。 其實能做到這個部分,已經不錯了,已經是初步理解孩子了。 看到這里,你可以這樣安慰孩子:“看樣子你有點失落,好的媽媽理解,不過不要灰心,我們還有課,還有機會得到卡片”。 看見孩子感受,不光讓孩子感覺你“懂”他,也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同時還是在間接教孩子處理情緒,提高情商。
第二個,看見孩子“想法”,是更進一步的“懂”。 因為每一個感受背后都藏著一個想法,感受是由想法在控制。 就像上例,孩子因何而“失落”? 背后的想法很大可能就是:“他本以為自己應該得到2張卡片(結果沒有得到)”,所以才失落對吧。 這個時候,你可以這樣安慰孩子:“看樣子你有點失落,是不是本以為自己應該得到2張卡片,但最后沒有得到,嗯,媽媽理解,不過不要灰心,我們還有課,還有機會得到卡片”。 這樣話,從道理層面講好像“沒用”,但是很“入心”,其實很受用。
- 只要“沒做到”,就等于“不知道”……跨越知行鴻溝,針對性幫你“落地”
方法:接觸2000多個孩子后,我總結出一套方法,一定提升孩子內驅力!
/ END /?
內驅力咨詢師、健心教練、三分修行。愛看本質、善講系統、力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