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周二、六都會帶兒子去家附近的“德芭與彩虹書店”看書,自己也能安靜的挑選喜歡的書,靜靜的看,于是遇到了熊培云老師的《自有在高處》,里面有很多關于自由的思考,包括對社會、政治、人生等的獨到見解,也讓我的有些想法在書中找到了共鳴。
其中,關于他當初毅然辭去報社的編輯工作,自費去國外留學,盡管代價不小,但是依然能夠過得寬裕,得益于工作賺了一些錢,有了不少的積蓄,他因此獲得了一定的財務自由,并能夠得到財務自由給人生帶來的便利。于是,對于有些年輕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是,他的建議是:如果不浪費光陰,要么靜下心來讀點書,要么去賺點錢,這兩點對將來都有用。
迷茫、不知所措,是大部分職場人士會經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在職業發展遇到瓶頸或轉折的階段。剛畢業時,我告訴自己“30歲之前,你可以沒有錢,但是一定要有能力”,我也是這么做的,不太計較工資的多少,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也告訴自己“30歲以后,一定要有錢,否則說明你沒有賺錢的能力”??墒乾F在想想,也不完全對,如果我不管什么時候,有能力,應該相匹配的收入,這個應該是最合理的。錢的多少雖然不是我們工作的目的和最終的價值,但是錢是重要的資源,我們不要羞于啟齒去談錢,只要是正當的合理的,他的確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很多人生的夢想,比如孝敬父母、進修學習、給孩子好的教育、舒適的生活環境、說走就走的旅游等等。如果暫時不能賺更多的錢,可能是我們的能力不夠、機會不到,與其焦躁不安,不如靜下心來好好讀點書,不斷的總結、反思和提升自己,當然要保持正確的讀書“姿勢”,之前講過如何讀書,就不講了。
充足的資金和獨立的思想,是實現人生自由的前提,有思想,沒有物資保障,舉步維艱,孔子都要靠自己富裕的學生資助,才能實現它的抱負。有充足的物資,沒有獨立的思想,人生“窮得只剩下錢”,那也是很可悲很痛苦的事情,然而讀書是讓我們擁有獨立思想最好的方式?;ヂ摼W時代,信息泛濫,反而我們獲取真相的成本更高,被人加工和有傾向性處理過的信息滿屏幕都是,有要自己的判斷,有有獨立的思想,就要通過學習文史哲,幫助我們建立完善的思想體系,看問題才能更準、更透。
這兩年,慢慢的開始少看工具欄類和所謂干貨的書籍,也有朋友邀我寫一些熱門的專業性的書籍,總在猶豫,心里總認為這些不是我真正想分享的,可能能幫助到需要的人,沒有思想的工具,總是顯得有些干癟。所以,這兩年開始轉向文史哲的書籍更多一些,也發現這其中的樂趣,也讓自己更加清醒,少一些盲從,也看到自己身上更多的問題,已經身邊發生的一切的背后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