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四年,李安導演為我們帶來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眾所周知,這部片子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部電影,它在技術上進行了革新,4k畫質,120幀,3d播放,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這部電影全球只有少數幾家影院可以播放最高規格版本。能夠提前觀看,并且可以見到李安導演,是我來臺交流里最幸運的一件事。
關于電影
影片講述了叫做比利·林恩的戰士在伊拉克戰場上為救戰友,刺殺了當地反對派武裝分子,這個刺殺場景剛好被攝影機記錄下來,因此他成為了全國的大英雄。他和戰友受邀去參加全美橄欖球公開賽,并且在中場休息時作為嘉賓上臺亮相。好萊塢制片人想為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拍攝一部電影,但投資這部電影的老板只愿意付出很少的報酬,這讓原本有所期待的B班的戰士們落了空。看臺上有的人對戰士們投來了敬意,而有的人卻對他們出言不遜。在盛大的表演結束后,工作人員忙著收拾現場道具,英雄比利還站在原地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他受到工作人員的驅趕。與場上的光鮮相比,下場后的戰士們并沒有受到英雄般的禮遇。人們使用完“英雄”,便一腳踢開,場上萬人的掌聲歡呼與場下人們的冷漠相對比,可以看出人們對英雄的態度。與現實社會的這種荒誕相比,戰士們不禁發出:“只有戰場上才是最安全的”嘆息。
比利林恩經過一番思考后最終選擇了重返戰場。可能戰士的職責就是保衛國家,只有在戰場才能找到歸屬感。就像孫楊只有在水里才能成為世界的王,黃子韜在舞臺上才能成為粉絲的王。我在新聞報導里看到一位邊防戰士對此影片的感受,他認為這是一部很真實的電影,最真實的刻畫了戰士的狀態——有掙扎有無奈也有身上的榮光。
就觀影體驗來說,有以下幾點感受:
首先,這部電影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部電影只需關注劇情,更多地是需要我們去體驗超高清畫質帶來的視覺沖擊。120幀看上去和普通電影確實不一樣,它更亮、更透、景深更大。可以看到演員表情的很多小細節,比如:皮膚狀態,眼神等。當然,超高清的畫質很考驗演員的演技,而他們似乎也沒讓觀眾失望,大多數人完全被帶入電影情境中。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目擊者,站在最清晰的視角看著發生在眼前的真實事情,非常具有現場親臨感。
第一次觀看這種高規格的電影,有一點“意亂情迷”,開場時注意力比較分散,畫面傳遞來的信息太多了,既想看這個,又想看那個,從而忽略了很多導演精心安排的細節。
第二,關于電影情節。導演運用了倒敘的手法,用一場感恩節橄欖球公開賽的中場表演過程,逐漸揭露這群士兵們在戰場上的真實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比利林恩不斷回憶著戰場上的情景,伊拉克戰場畫面與美國盛大慶祝畫面不斷交迭出現,倆者出現強烈的對比。我感受到了一種和平來之不易,和平是戰場上戰士們靠生命換來的意味。
在網絡上看到2004年全美橄欖球公開賽的真實場景,發現李安導演很用心思,電影場景幾乎是當時的盛況的重現,橄欖球公開賽對于美國和美國人來說都應該有特殊意義,選擇這樣一個情節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一定能引起更多美國人的共鳴。
第三,字幕。我想這部電影更適合以母語為英語的觀眾觀看,120幀,4k的畫質下,眼睛全程追著字幕跑,字幕位于畫面的正中央,很容易吸引走人們的視線。而字幕背后的畫面在一段時間內被我忽略了。我想24幀規格下的字幕可能不會這么搶戲,而導演自己也提到了字幕所帶來的觀影障礙,他也嘗試了很多方法解決,但是效果不佳。目前對中國觀眾來說只能是一種遺憾。
最后,想說,這是一部需要再三品讀觀看的電影,它不僅僅是觀看時的視覺體驗,影片從戰爭、政治、人性、哲理等等各個方面都可以進行分析和解讀。可以說的很深,也可以說的很淺,總之每個人都可以從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契合點。
在新片未上映之前看到很多評論,說道:“新片撲街,口碑不佳,失去電影本真等等。”當時在想真的這么差嗎?觀看后發現這些評論有點偏激。想說:世界需要發展創新,電影也需要發展與創新,新技術帶來新體驗,新技術裹挾下的比利林恩的成長故事也是發人深省、有笑點、有淚點的,它兼具商業性與藝術性。對于抨擊的人,我覺得可能你需要多看幾遍,因為一定是你在沒看懂的情況下信口雌黃了。不可否認現在的電影是一種快餐文化,但大師的作品還是要細細品鑒,不要只說技術很贊、故事很爛,那是部分人的一廂情愿與先入為主。李安導演年過六旬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尚且謙虛學習,觀眾也應該留點口德,電影的發展需要電影人和觀眾的共同努力,電影水平的提高也需要觀眾欣賞水平的同步提高。
李安導演每一部影片都極富特色與原創性。從家庭三部曲到少年派,每部電影都會帶來驚喜,而這次《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也不例外。這是一次很棒的觀影體驗!
關于李安導演
在影片映后座談會上,很幸運見到李安導演。李安導演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位儒雅的紳士。他非常非常的謙虛,不像高高在上的著名導演。他的這種態度完全顛覆了我對大牌導演的認知,我以為他會大談特談各種高深電影理論以及電影技術,秒殺現場的所有觀眾,然而并沒有,他很誠懇很謙虛的在和大家交流,原來他也會在電影制作過程中遇到瓶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每一個初期探索電影的人一樣,他認為自己也是電影的新人。
其次,李安導演在回答一些專業人士的問題時,如電影《刺客聶隱娘》調光師的提問時,講了很多技術部份的知識以及拍攝比利林恩時獲得的經驗與遇到的問題,列舉了調光的細節部份。回答由淺入深,我感覺每個問題他都可以寫成一本書,既有理論說教又有實踐部份的舉例。感覺李安導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寶藏,越挖越多越挖越深,我想以后他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最后我要隆重介紹一下我在臺灣的老師李惠仁,沒有他我也不會有這樣一次奇妙的電影之旅。他是臺灣著名的紀錄片導演,先后拍攝制作完成《寄居蟹的諾亞方舟》、《蘋果的滋味》、《不能戳的秘密1、2》等紀錄片,每一部紀錄片都展現著臺灣的社會生態現狀。很多紀錄片在臺灣各大電影節均斬獲獎項,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紀錄片導演。他的作品大家可以搜搜看哦~
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