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9年碩士畢業那年想留校,結果因為自己學歷的問題沒有如愿,當時曾經一度沮喪和難過。14年《麻辣漢語爆笑漫畫》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位北語的老師拿到我的贈書后,對我直言相告:“志剛,你要是留在北語,這本書恐怕再過十年也出不來!”
2 體制內不需要“優秀”的人,需要的是“和諧”的人、“懂事”的人、“有背景”的人。
3 有得必有失。未能留校任教讓自己失去的是一個難得的職業發展平臺,但是得到的卻是未來五年內豐富的經歷,得以深入了解更多對外漢語的不同層面。更重要的是,與“穩定”告別的那一刻,意味著自己的人生充滿更多“可能”。而對我這樣一個雙魚座來說,后者更有吸引力。
4 高手在民間,對外漢語的變革動力和創新之源,也一定是在“民間”,不信走著瞧。
5 14年在美國波士頓的國際電腦漢語教學研討會上與謝天蔚老師重逢(第一次與謝老師見面是在11年的上海),聽過自己當天的會場發言、看過自己潛心收集的漢語學習視頻素材庫后,謝老師在當天晚上給自己發來微信:“你的工作真了不起,漢辦應該支持!”問題是,漢辦支持的,從來不是“應該”支持的,是“領導”支持的。
6 國家每年拿出那么錢來扶持“科研”,研究來研究去,這么多年了,也沒看到對外漢語屆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反倒是一些對外漢語的民間機構或者優秀的教師,拿出了很多接地氣的產品。在這一點上,很同意某高校的一位教師的觀點(微博上看到的,大概是這個意思):國家撥款幾十萬的科研項目,真不如幾個理論和實踐經驗俱豐富的一線教師湊在一起做的東西出來。
7 之前在一家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做老師時,老板曾跟我說:無論你多么優秀、多么有能力、多么有想法,你都不能以個人的名義去跟高校、漢辦或者任何官方機構談事,哪怕你注冊個皮包公司,只要給自己任何一個有實體的頭銜,你的腰桿都會直很多,對方也會更重視你,事情也會好談得多。后來的一切證明,老板的話是金玉良言。
8上聯:來要錢就給錢不給白不給
下聯:要來錢就花錢花了也白花
橫批:反正漢辦有錢
9 現在的對外漢語圈,很多所謂的“專家”,整體想的是怎么搞項目弄經費,要不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聲。即便是一些貨真價實的專家,也被諸如“學術會議”的各種事弄得“很忙”,誰有空去注意、去在意、去發掘、去保護一個真正熱愛對外漢語的年輕人?看不慣的,不以權威和勢力打壓你就不錯了,還保護你?而更可拍的是,“體制”里充斥的正是很多這樣的“專家”。
10 很多曾經心懷憧憬、真心熱愛的對外漢語人選擇放棄或者轉行,有人說大浪淘沙,到最后堅持下來的一定是真心熱愛對外漢語的人。可是他們忘了,“堅持”下來的往往還有這樣幾種人:善于鉆營、左右逢源的人,在“體制”內衣食無憂、不思進取的人,身居高位而不干人事的人。更可怕的是,這三類人,正在越來越多的充斥著體制內,而恰恰“體制”內的人在對外漢語這個圈里有更多的話語權、影響力和主導權,這才是對外漢語的真正的悲哀所在。
11 很多人希望能進入體制內,無非是想得到一個“編制”。作為一個曾經的有過四年“編制”的公立學校的教師,我的經歷告訴我,在你人得到編制同時,往往也意外著一顆向上的心“被收編”,如果是這樣,那恐怕結果很可能像是富蘭克林說的:“有些人三十五歲就死了,但是要到七十歲才被埋葬。”
12 慶幸自己遠離了體制,這樣自己還有努力掙錢的欲望,還有著可以隨時推倒重來的一點點的希望和豪情,還有點“想做點什么就做點什么”的自由,還有點不死心的夢想。所以,沒啥可惜的!
2015年12月5日夜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