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就是,讓自己身處于一個好的環境。不要一味地強調杜絕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的動機,這是靠不住的,比強調動機更有意義的是塑造環境。
雖然我們平時做事情動機和目的很重要,但是要改變習慣,它還真不太管用。比如有些人要減肥,有些人想戒掉玩游戲的習慣,有些人想每天背10個英語單詞,達成這些目的帶來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看看周圍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一個壞習慣的戒除和好習慣的養成,最不費力的方法就是置身于一個合適的環境。一個中學生,交了幾個愛讀書的朋友,他讀書的習慣就養成了;交了幾個逛夜店的朋友,不良的習慣可能也就養成了。一個人想減肥,就不要老和喜歡吃自助餐、喜歡擼串的朋友一同出去吃飯了;要想健身,就多找幾個健身的朋友;要考研,就和補習班里幾個下了大決心考研的人一同復習。
第二個要點,是要找到壞習慣的替代方法。
很多人戒煙戒不掉,其實和個人毅力關系不大,根本原因是生活中有壓力,而吸煙可以減壓。柯里爾在《掌控習慣》這本書中建議,如果發現自己吸煙是出于壓力,那么就找其他減壓的方法,只要替代方法找到了,戒煙就會容易很多。否則,人到有壓力的時候,還是會想要抽煙。
人有時候戒不掉壞習慣,是因為背后的原因沒有找到,如果能夠找到原因和替代方法,戒掉壞習慣就會容易得多。
第三個要點,要把改變習慣的注意力放在啟動上,而不是放在完成上。
萬事頭三五分鐘最難,很多人想每天跑步,事先想得很好,每天只要花半小時就可以了。但是能做到的人其實很少,這主要的原因是換鞋子換衣服下樓這件事懶得做,或者懶得去健身房。你只要一旦換好運動服裝,開始下樓,后面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哪怕你一開始只打算跑5分鐘,但真的跑起來了,5分鐘和20分鐘對你來講麻煩程度幾乎是相同的,那么通常你就會跑足夠長的時間,跑到累為止。
很多人覺得,如果一件事容易做、方便做,就能養成習慣。雖然不能說一件事能否堅持下來和這件事的難易無關,但是關系沒有那大,舉例
早上起床。很多人喜歡賴床,鬧鐘響了,按掉鬧鐘再睡三分鐘,常常一睡又睡過去十分鐘,二十分鐘。早上本來就時間緊張,少了這10分鐘可能就被堵在早高峰的車流中,最后晚了半小時到辦公室。聽到鬧鐘響就起床這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很多人其實做不到。用跑步機跑步。今天很多人家里有跑步機,但是很多人家里的跑步機買回來之后就常年不動,剩下的小部分中,也只有一部分會定期使用。買跑步機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更方便跑步,為了更便于養成鍛煉的習慣。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講,更方便并沒有讓你養成跑步的習慣。各種手機、電腦上的學習軟件,以及各種在線課程。很多軟件開發者的初衷很好,提高青少年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特別是幫助學習困難、成績較差的學生進步。但最后的結果是,有學習意愿的人,有沒有這些工具都在學,有了以后進步更快,沒有學習意愿的,并不會因此養成好學的習慣。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幫助我們養成習慣呢?還是需要人有點狠勁,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怎么能做完這件事情上,而要放在每天必須開始上。
比如早上賴床,就要有點狠勁,鬧鐘一響,就要一骨碌爬起來,其他的事情等會兒再說。想鍛煉,到點了就去換鞋,哪怕今天不想跑,也先把鞋換上。
這樣的迅速啟動,只要能堅持21天,你就習以為常了。能夠啟動,習慣也就建立了。
第四個要點,養成習慣不怕慢,就怕停下來,甚至走回頭路。
減肥的人對此最有體會。如果減肥不能堅持,一旦停下來,就會前功盡棄,甚至體重還會增加。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短期的減肥只是讓脂肪細胞變小了,但它們的數量并沒有減少,只要一停下來,就會反復。要想真正減肥,就要堅持七年左右時間,等到老的脂肪細胞都死掉。在這么長的時間內,速度的快慢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停,更不能走回頭路。很多人一開始決心很大,目標定得很好,但越是這樣,就越難持久。因此,要改變習慣,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就需要降低做事情的門檻,讓自己不容易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