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了秋葉大叔的IP知識訓練營(一個線上社群),每兩周都有會診,群員提交自己的問題,然后會找在這個方向上專業的人來解答。最近一期,一個營員Anna(化名)是做家庭教育、心理能量成長的,偏心理學,他們找到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Anna在她們當地開了一家心理咨詢公司,成立2年,已經走向正軌,與幾家機構合作,生源穩定。目前的問題,由于周末各種家長培訓太多,家長也沒有太多時間與精力選擇很多課程,生源數據逐漸在下降。
現在,她希望自己在網絡上開辟一個成長空間,首先是鍛煉自己,然后做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課程,進而擴大自己的個人影響力,輔助線下課程引流并服務于機構合作。
由于一直在做線下,網絡上的資源不會運用,她不知道自己從哪里入手?還想嘗試微課和音頻課程。
Anna這樣的困惑,在過去我做企業咨詢時遇到過很多,其實,她們做得就很好,只是被現在的網絡大熱給迷惑了,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線上。
拿到這個問題時,我最直觀的感受是,我不知道她具體是做什么的?
家庭教育有很多方向,心理能量這個概念也很抽象。
這是我們很多人在介紹自己時,容易犯的錯誤,給別人說很多專業名詞,聽了半天也不知道具體是干什么的。
我經常提到一點,你一定要說人話,通俗來講就是接地氣。拿我自己來說,我總不能告訴大家我是KOL(關鍵意見領袖),這是專業的說法。具體一些,我是寫微信公眾號的,偏職場、成長類。凡是看微信公眾號的人基本上就明白了,有什么疑問再加上幾句解釋。
我們是做什么的?一定要幾句話可以講清楚,這樣才能夠讓別人快速了解,并且決定要不要選擇。
Anna的問題,我給了她三點建議,會診結束后,我們又單獨聊了很多。
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互聯網。
心理學的課程除了知識普及這塊,其他的都不適合互聯網,而能做知識普及這塊的人,基本上在行業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要不然我們不會選擇的。
心理學的課程,為什么大都是線下,還非常貴?因為大多數時間都在做訓練,如果知道一個知識點心理就能健康的話,那我們每個人也不會有這么多問題了。
小風最近在上催眠課程,老師是英國催眠學院的院長,課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上,周期近2年,那真是各種訓練,而且她每天都要做練習。
心理學訓練的課程,線上達不到線下的效果,更何況線上很難收得了如此高價,而且不能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
現在互聯網很火,我們擁抱互聯網是對的,但不能因為它火,而忽略了自己的優勢,不管適合不適合,任何事情都考慮做線上。線下的優勢也不是線上可以取代的。
那線上還要不要做呢?
當然要做,但要換一種方式,線上做宣傳塑造自己的品牌,這個宣傳,不一定局限于微信公眾號。線下的學員,一般都加了微信,可以好好地經營自己的朋友圈,給人一種很專業的形象,他只要有這方面的需求就會找到你。
此外,還可以去知乎和今日頭條問答,搜索行業相關的問答,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解答,這種長期的積累,就是在塑造自己的專業形象。
我發現很多心理咨詢師都在知乎回答問題,并留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我就想要去加他們。她還可以利用百度搜索,因為是區域性的更好做,定期的軟文發布,都是低成本的。
很多老舊的方法,即便形式有所變化,但是依然很管用。我們寫作課的一個學員,做“今日頭條問答”一個多月,做得不錯,都有不少收入了。
更何況做線上課,花的時間一點不比線下少,要備課,要寫逐字稿,要答疑,可以將之作為一個補充,但不能為此放棄了自己原來擅長的東西。
其實,Anna最終的目的也是為線下引流,既然為線下引流,那就把線上當成宣傳的途徑就夠了。
梳理自己,比嘗試一個新方向更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咨詢公司在接到一個新案子之前,前期的工作都是做市場調研,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整個行業市場、競爭對手以及企業內部的情況。
在Anna所在的城市,肯定有很多同行,她應該去仔細了解每一家的情況,看看自己和他們有什么不同,優勢在哪里?
還有公司內部的情況,自己有什么課程,整個服務的流程,家長和孩子有什么痛點?最想解決什么問題?在過去哪些地方獲得了客戶的認可?
…….
在這個基礎上提取你們的關鍵詞、核心優勢,可以讓你的課程變得更好一點。
對于我們個人也是,當我們不知道未來方向在哪里,自己擅長什么時,就可以對自己進行梳理,看看自己做成了哪些事,如何做成的?提煉自己擅長的優點。
然后,看看周圍的環境,其他同行的人做得如何,自己還欠缺什么?在對自己不了解的情況下,貿然接受一些外來人的建議,都是不可取的。
我們要切記的就是:不要一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就想要全部抹殺自己的過去,換一個新的模式,更好的選擇是能不改變就不變。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問題,只要做事情就會有矛盾,就會出現問題;如果為了一個小問題,付出大代價,甚至又出現新的問題,那真沒有必要了,抓住核心就夠了。
復盤。
Anna提到一個問題,生源下降,我建議她從頭到尾復盤一下自己從招生到后續服務的整個流程,看看每個環節是否做到位?
復盤這件事情,是我每周都要做的,看看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線下招生是比較困難,但只要服務好,轉介紹的量很大。
以前,我在培訓機構做銷售,業績之所以非常好,大多數時候都是靠家長和學生的轉介紹。因為你做得好,口碑傳播的效果要比自己拿著大喇叭好很多。
此外,Anna可以去學習一些其他地方做得好的課程,引進當地,這也是很好的一種方法。
我還提醒了她一點,做任何事情一定不要給人你是來學習的感覺,記住在你的領域,你就是專家。
在和她溝通中,她提到關注學生痛點效果特別好,以前做了一場答疑,就招了一個班級,只是她沒有意識到重要性。
Anna不需要改變特別多,只需要把自己原來的東西梳理一下,基礎夯實,在這個基礎上,用互聯網做一些補充。那么她在網上答疑解惑很難嗎?一點都不難,她把線下積累的經驗,用文字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如果怕麻煩,可以自己講課的時候錄音,找一個速記轉換成文字,自己整理,這樣就快多了。
我們是要改變,更多時候,是思維方式轉變。而不是自己換一個領域,嘗試新的東西,各種折騰,忘記了自己原來的優勢。
我們在做事情時,發現了自己的優勢,這些好的東西應該去堅持。而不是看別人如何做,什么東西火,就馬上丟棄自己的東西,去嘗試新東西。在保證自己核心優勢的前提下,分出來一部分精力去折騰才是有價值的。
要不然,只會把自己的原始積累都浪費了,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