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術,我本一無所知。四年前我開始聽蔣勛老師的有聲廣播《美的沉思專輯》,專輯的一部分是講西方美術史。 其實最初只是出于好奇才去聽,蔣勛老師的講解精彩極了,很快我像是劉姥姥被帶到了大觀園一樣,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每次我都從網上找到相應的畫作照片,一遍聽老師講解,一邊欣賞。
今天在讀愛麗絲.門羅所著《Runaway》里面的一個故事《Soon》。對于開篇的一整頁,我第一次讀完全是一頭霧水。后來我就跳過去讀了后面的幾行才明白這是講了一幅畫。 于是我就想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讀懂這幅畫到底講了什么?在讀了第二遍之后,我的腦海里恍惚出現了一個似曾相識的畫面。
翻譯如下:
畫面中兩個輪廓相對而視。其中一個輪廓是一頭純白色小母牛,它的表情非常溫和,柔弱。另一個是綠臉的男人,他的年齡不太老,也不很年輕。這男人看起來是一個小小的公職人員,也許是一個郵差,因為他戴了一頂郵差的帽子。 他的嘴唇有點蒼白,白色眼睛閃閃發光。在畫的最下邊,這個男人一只手舉著一棵小樹或是一根茂盛的枝條,上面鑲嵌珠寶果實。
在畫的上方邊緣布滿了烏云,烏云下有一些矮小的搖搖欲倒的房子,還有一些好似玩具般的教堂,教堂頂上有非常童趣的十字架。 這些建筑置于地球的弧形表面上。
在弧形輪廓線以內有個小小的男人(其實如果是同周圍的建筑相比,這個人物的外形是很大的)。 這個男人肩頭扛著一把鐮刀,步伐堅定地走向一個等待他的女人(外形和他差不多大小的)。 這個女人是倒立著的,頭歪向他。
畫里還有一些其他的形象,在小母牛的臉頰里,有一個女孩正在擠牛奶。
我突然想起來這是夏加爾的名作《我和我的村莊》,記得蔣勛老師講過這幅畫。再往下讀女主角juliet看到畫的標題是 Chagall 《I and the Village》。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不敢貿然對這幅畫有過多的描述,但是從畫里可以感受到的是溫暖,柔和,愛,鄉愁,夢幻和頑強的生命力。
這個時刻,我突然感覺有一點小小的欣喜,好像是在茫茫人海中偶遇了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在一本書里我居然遇到了小確幸。
我想文化和知識就是這樣在不經意間累積下來的,歲月沉淀下來的不會只是眼角的皺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于所有的知識和不一樣的文化都有著愈加強烈的渴望,有了渴望就有動力去學習,去實踐,然而對于學習的目的我從來沒有想過。莊子言:"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就像今天夏加爾的畫和門羅的小說在我的心里竟然完美碰撞。
夏加爾:(1887-1985)生于白俄羅斯,早年的猶太人習俗是他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馬克·夏加爾是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游離于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 他的畫中呈現出夢幻、象征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實派”一詞就是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夏加爾主要描繪綠色的牛、馬在天上飛,躺在紫丁香花叢中的愛侶,同時向左和向右的兩幅面孔,倒立或飛走的頭顱、中世紀的雕塑。
【九洲芳文投稿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