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走了這么遠,不妨再往前走點試試看”這是《肖申克救贖》這篇影片中,安迪給瑞德在信封中所寫的這句話。
? ?回顧這部影片,講的是人在一種體制中被同化的一種現象。人們起初會覺得自己并不屬于這兒,心中會有所抵觸,想著怎樣才能快點離開。直到后面的適應這兒,認為自己本該就應該是這兒的一份子,不愿離開這。甚至會在離開后感到無所適從,并且想做壞事繼續回到那兒。而布魯斯卻是一個很好例子。
? ?你也許會想談談夢想與希望的重要性,或許你也想說說意志堅定是多么的重要。你可能想聊聊安迪、瑞德,或者說是里面的那對兒姐妹花,甚至是自私無比的典獄官。可是我現在,想和大家共同探討知識的重要性。
? ?安迪身為一個銀行家,妻子和高爾夫球運動員出軌后雙雙被殺,而自己卻被誤認為殺人兇手,被判終身監禁關進了肖申克監獄。在這里的起初,他一言不發,沉默不語。他經歷了同一批進來的一個胖子頭天晚上被活活打死,而大家卻絲毫不關心那個人,甚至那個胖子成為了飯后的談資。他發現大家似乎對生活沒有希望,甚至瑞德會跟他說“最好不要有希望,有希望是件會讓人瘋狂的事情。”可是他并沒有放棄。
? ?他通過他的知識,來幫助牢獄的長官逃脫納稅,直至整個監獄的長官都來找他咨詢相關問題,連典獄長也不例外。至此,他有幸可以搬去廢舊的小的不像話的圖書館去做管理員布魯斯的助手。從此免去了勞累的洗衣房的工作以及避免了姐妹花的凌辱。直至后面他可以在典獄長的辦公室工作,獲得監獄里長官的尊重,到最后順利的逃脫監獄并且將典獄長一伙人打倒,改名換姓的去了自己在監獄里十九年來一直想去的地方,做了想做的事情。這一切的一切都歸功于他的知識不是么。如果他不擁有這些,后面的事情機會不可能發生,他也不可能使用地質學原理來完成越獄。換句話說,你擁有了知識,無論上天怎么對待你,你都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和周圍人相比,變得有那么一點點不同不是么?
?(一)
? ?我身邊一個好朋友的媽媽,之前是醫院里面的護士,后來為了照顧孩子進行了單位里面的內退。再后來,第二個孩子的出生,她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開始在學校的家屬房給學生做飯,包括中餐和晚餐。之后,她利用了兩餐飯之間的間隙去自己學開車,然后再匆匆趕回來洗碗、做菜。還進入了一家保險公司當推銷員,被公司多次評為優秀員工,獎金拿了不少。就算是這樣子,她還是不辭辛苦,前一陣子去考了藥師資格證,并且做起了微商,銷售俄羅斯食品,生意還挺不錯。我們問她:“阿姨,您每天這么辛苦做這么多,你不累嗎?”她卻很平靜地說:“為了孩子生活條件好點有什么辦法。肯定會累,可是,生活從來不是輕松的啊。而且反正這么大年齡了,我輸得起,我也想看看自己能夠有多大能耐。”
? ?相比之下,一些人會覺得自己目前的生活很不錯啊,也許他們也想去學車,卻從來沒有行動,常常用沒有時間這個理由來打發;也許他們也想去學一門特長,卻又常常用自己已經這么大了,還有什么好學的,學出來都已經老成什么樣了這樣的觀念來安慰自己。可是他們卻忘記了:如果不去學,年齡依舊會慢慢變大;然而去學了,卻可以在年齡不斷變大后,還可以收獲一門技能。
(二)
?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 ?人生前期所有的努力一定不會白費,肯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讓你有所感慨:幸好當初有認真的學過,不然現在都不知道要怎么辦了。就像劇中的安迪一樣,他一定會暗自慶幸自己在之前有認真學習經濟學的知識,才能讓他在肖申克的監獄咯,有了自己的一小塊兒天地,并且幫助他的獄友們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贖。在很多大學生頹廢學習安于現狀的今天,為什么不好好的再往前繼續努力走走看呢?就像《肖申克的救贖》里說的那樣“既然已經往前走了這么遠了,為什么不再往前面走點試試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