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在知道晨間思最后的結營總結需要寫三千字以上的時候,我就想我能寫到那么多字數以上嗎?有那么多感想嗎?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寫完呢?我原來給自己設定的時間是兩天,昨天中午寫了一千字左右,花了大半個小時,之后就一下子沒有什么思路繼續了,我原計劃是用完寫作團的年假,在這幾天好好的寫寫。但是我又怕過多的時間反而給了自己拖延的時間。昨天下班之后,我打開forest設定半個小時專注于寫作。最后差不多用了四十幾分鐘的時間,把三千多字的總結寫完了。不過我還是感覺有些表達不夠清晰,樹豐哥開玩笑說打回重寫,不過我更想的是重新體驗下新的三千字的感覺。
所以,第二彈總結開始咯……
晨間思的核心:清空大腦、捕捉靈感、總結反思、影響今天
在開營的第一天,樹豐哥在群里第一次分享的時候就說了晨間思的核心。這些關系應當是層層遞進的,先是清空大腦,放松大腦,清理無用的信息或挖掘出潛藏的信息和因素,讓大腦進行條理性的整理;之后才能很好的捕捉到靈感,快速且準確的捕捉到;在清空和捕捉的過程中可以對自己的思考、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同時在復盤的時候可以總結經驗,反思對錯;從而影響到當下的行動和成長。
最初開始晨間思的時候,我是迷茫困惑的。自己從來沒有進行過系統、深入的思考,也幾乎沒有進行過什么思維訓練。說是清空大腦,但是只要一想到需要把腦中的想法表達出來或者是信息清理出來的,我提筆就是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開始。我在群里求助這個煩惱,還是喵子給我支的招,先從自己的早起狀態開始。我嘗試了一下,確實不錯。如同重新纏繞毛線球一般,找出線頭之后,就可以一點點的梳理出思緒來,慢慢的開始。
我的習慣就是一旦開始是一個模式,很容易就陷入循環中,不會進行什么變化。在之后的晨間思里,我都采取了從早起狀態開始切入的方法。雖然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但是這樣算不算定式了呢?會不會限制了之后的思考呢?我有的時候屬于一個矛盾體,順著思路走下去,卻時不時回頭想想走的這條路是否有錯,還有沒有其他捷徑,甚至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再去發問。
閉上眼睛回憶這個月進行晨間思的情形:清晨五點多,鬧鐘滴滴答答的響起,睡眼朦朧的自己從床上爬起來,按掉鬧鐘之后就離開被窩,走到電腦桌前,打開臺燈,拿出A4紙和水筆。在紙上先寫下起床開始晨間思的時間,之后是狀態,是積極的早起還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起床。在寫早起狀態的時候腦中就一點點的冒出了各種想法,有關于工作的,有關于計劃的,有關于生活的,有關于學習的,有關于人際的,有關于情緒的……很多念頭都是一閃而過,而筆鋒能捕捉到的往往是停留比較久的,在腦中閃過N回的。一般早上半個小時的晨間思,可以寫滿一張A4紙正反面,有的時候寫得正興起還能寫兩張紙呢。
不過由于手寫的速度有些慢,有的時候有很多念頭閃過無法快速捕捉和記錄,就錯失了。于是我跟隨群里很多小伙伴,一起開始使用語音記錄。我用的zine app,之前也有用過,不過后來作業改為用簡書后,就比較少用了。zine里有自帶的語音識別功能,可以識別普通話并轉化為文字,而iphone自帶輸入法也有聽寫功能,也可以通過語音轉變為文字。我基本上就是用這兩個渠道來進行晨間思。會使用語音輸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希望在2017年的時候可以進行一次公開的語音分享,倒不是說自己有什么成就或成績可以炫耀,而是想鍛煉自己的交際膽量。我只要是在大眾面前比較正式的講話,我都特別的緊張無措,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我記得我第一次在線上公開說話,還是在CCTALK上朗讀文章,我緊張到一開始和大家打招呼都特別的顫抖,文章也是讀得磕磕絆絆的。所以我從來沒有參加什么演講、發言、分享的活動。但是這樣也無形中讓自己失去了一些機會和成長契機。為了不錯失,就應該勇敢去面對吧。膽量這個東西還是可以鍛煉的,我媽就是一個特別經典的例子,她從一個什么都不會說的家庭主婦,在經過了直銷分享模式的鍛煉后,現在不管是做什么,和什么樣的人交談,起碼可以條理清晰,侃侃而談,處變不驚。哪怕是在一些群里做個分享什么的,完全沒有問題。我媽給我建議就是多練習,只要練習足夠多,準備充足,完全不會有怯場的感情存在。綜合考量下來,我決定選用語音輸出的方式來進行晨間思。
然而,我的想法確實過于美好,以為只不過是換個工具輸出而已,應該沒有什么大的改變。再說了現在的語音輸出也只有我自己一個人聽到,早上誰也沒有起床,身邊什么人也沒有,不管說什么都沒有人聽到或者笑話或者質疑,應該不會有困難才是。結果,我第一天的語音輸出就幾乎完敗。我打開app,依舊從晨起的時間和狀態開始說,按照往常的情形,我一般后面會有不少跳躍性的念頭出現,和我現在說的一點也不搭邊的想法。但是等我說完時間,腦袋里一片空白,什么想法都沒有,我整個人就傻愣愣的拿著手機停頓在那里。app沒有接收到語音,也自然停止了識別。我突然覺得發生了什么,怎么感覺和世界隔絕了一樣,什么都想不到了呢?我“呃~~~”半天,好不容易想到了前一天和同事一塊去看的電影。總算找到了切入點,起碼不至于僵持在那里。之后我的說話并沒有因為找到了轉換切入點而有所改善,相反的即使有了一點點的想法,我的表達也是磕磕絆絆,斷斷續續的。不連貫的語音導致app識別都經常斷開,我要時不時的去點擊一下才可以繼續識別。我第一天艱難的說完了半個小時,我發現和手寫的量對比,不堪一擊,而且沒有連貫性,也沒有邏輯性。深受打擊~~~我都有點想放棄語音輸出了,再改回手寫或者用電腦打字也好。但是自己比較不甘心,而且才第一天開始用,沒有適應也是比較正常的,以前從來沒有用過,連微信語音我都很少用,能打字絕不語音。起碼給自己一周的適應期吧。
斷斷續續的使用著語音輸出,一點點的習慣中,適應中。中間當然也有用電腦打字進行過晨間思,雖然打字速度還可以,但是確實沒有說話快。但是打字和手寫的時間差給了自己思考的一些緩沖期,所以在表達方面和整體邏輯性上相對于語音輸出來說,會好很多,讓人再回顧晨間思的內容的時候,感覺會更舒服一些。而且我在語音做晨間思的時候,盡量如樹豐哥所說的一樣,沒有太大意思變動的就不去糾正錯字。不過晨起后發音不是很好,app也常常有各種搞笑的識別,讓我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是修改好還是連著這個笑點繼續去講。
最近兩三次的語音輸出,我沒有再選擇自己天馬行空的亂想,而是在一開始就告訴自己幾個要說的主題范圍。然后在之后的晨間思里就圍繞著這幾個主題去說自己的想法和計劃。這樣的效果比之前隨意亂想好多了,腦袋的靈活轉動全部往這幾個方向輸出和思考,說出來的內容變得比較連貫和有邏輯性。這也算是自己的一個小小探索的進步,當然同時自己也在想這樣圈定范圍是不是一種自我設限,摒棄了其他可能性的想法,有些失去了自由思想的意義。不過我認為的晨間思,是分為兩部分的。一個是針對性的深入思考,這樣才可以做到影響今天;另一個就是自由發揮,天馬行空,無拘無束,這樣才有利于捕捉靈感。這兩部分可以結合也可以分開,不過就我自己目前的狀態而言,只能分開操作,結合起來我可能會徹底懵了。
晨間思是過程,而復盤就是結果。如果說晨間思是一場直播,那么復盤絕對就是直播后的回顧和點評。
我是晨間思一結束就立馬開始進行復盤的輸出。我一般都會寫寫晨間思的內容,之后是對于內容一些展開。還有在開始幾天后自行加入的,對于晨間思的關鍵詞總結。有時候還會在復盤中對自己晨間思的內容進行質疑,或者進行晨間思時遇到或想到的一些疑惑。并且或多或少的寫下自己的答案,盡管可能不正確,但是足以讓自己對于這些問題再一次進行思考。
我的晨間思復盤不像別人的那么有深度,我對于自己的文字表述總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來評價,但是常常就是那么平淡的看過了。我有空的時候都會去看每一位小伙伴的復盤分享,都很精彩。很多小伙伴都通過晨間思找到了自己的一些結點,一些潛藏的問題,或者是對于自己人生更深層的一些思考,我有的時候都不禁問自己,那么我是否有過類似的想法呢?為什么我在晨間思的時候就一點都沒有想到這些呢?
我知道自己的世面還不夠,交際圈范圍就是那么幾個人,網絡上、社群里也都處于潛水型的。許多的因素綜合起來,自己的思維能力、思考層面、思索深度都相當的不夠。很多時候看待一些事情,都會下意識的進行主觀臆斷,并沒有進行客觀分析。常常看到的表面現象,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所以自己的一些想法總是被長輩、同學笑稱幼稚。說好聽是還沒有長大,說不好聽就是幼稚、不切實際。然而想要改變卻不知道如何改變,我目前找到的方法就是不斷的思考,不停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結果寫下來,分享出去。如果一直把自己的想法拿去問別人,不僅僅別人會覺得厭煩,對自己的提升可能也不大。那么不如把思考的結果、過程寫下來,再不斷的改進。分享給別人,別人也可以從過程和結果中看出問題,再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這樣才能更快更好的進步吧。這是我目前找到的一個鍛煉方式。
最初參加晨間思的目的,不過是想讓自己有個早起的動力,并且可以在早上就把寫作作業給完成了。晚上可以安心的學習和搶紅包`(*∩_∩*)′ ? 但是持續做了近一個月的晨間思,突然間覺得之前的初衷過于簡單,現在應該重新設定一個新年繼續晨間思的目的:持續思考,捕捉靈感。之前勉強做到了清空大腦(當然,還做得不夠好),那么接下來總不能一直原地踏步,還是要進階的。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繼續參加晨間思VIP班級,不過自我的進階挑戰也是很有必要的,下一步就是捕捉靈感和總結反思了。影響今天,應該是在前面都做得不錯的基礎上才能有所反映,所以不能操之過急,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好,才是最棒的。
再次感謝樹豐哥開辦了晨間思訓練營,感謝群里的小伙伴每天的復盤分享。希望明年不管是一起還是獨自,晨間思不要中斷,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