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電影是有口碑的,這部電影多次被推薦,確實是部難得的國產好片。它反映一個嗩吶匠在時代變遷下的榮辱悲愴,看完令人潸然淚下, 也讓我對傳統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理解。
嗩吶于我而言,是普通的一件樂器,尤其在辦白事上聽得多,聲音凄愴。聽起來慎得慌,后來,一想起嗩吶不由自主聯系亡人,印象更加不好了。但是通過這部電影,我才發現原來嗩吶也可以悅耳動聽,它不光是在白事上吹響,以前的人們辦喜事也會吹嗩吶,合奏的嗩吶分外喜慶,這也是那個時代的人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吧。
影片中的焦三爺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嗩吶王,也是令人尊敬的嗩吶匠,古時候的匠不僅講技術,還會拼人品,講藝德。焦三爺是個把嗩吶吹到骨子里的嗩吶匠,也因此將百鳥朝鳳的手藝傳給了游天鳴,他看到了天鳴身上的善良和堅持,這就是一個學藝人必須具備的品質。
影片其實傳遞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我看到了天鳴拜師學藝的努力和執著,也看到了那代人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重和孝順,當然,還有傳統文化在物質文明沖突下的脆弱。。。。。
我的父親年輕的時候也是被爺爺安排著去學做扇,指望著學門手藝活混飯吃,畢竟木匠是當時很吃香的,哪知,好景不長,等父親學出來,時代早已改變,不再流行做扇,父親迫于生計早已改行,看到影片中的游天鳴,不由得想起父親那代人的命運,令人唏噓。
天鳴繼承百鳥朝鳳并成立自己的游家班,原本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更是天鳴父親的驕傲,能在葬禮上吹奏百鳥朝鳳,這是對死者生前人品的最高肯定,可是。社會變遷,嗩吶早已不再流行,影片中那場和洋樂器的比拼令人心酸,焦三爺拼盡全力也挽救不了嗩吶的衰落,那嗩吶流出的血也是我心頭上的血,那是一代文化的消逝。心疼,遺憾。
西安街頭,那個吹嗩吶的聲音原本讓天鳴為之驚喜,可轉眼,游客隨手一丟的硬幣仿佛也揭示了嗩吶人的當下命運,只能靠乞討謀生,當生存面臨威脅,何來堅持?又如何傳承?
想起小時候街頭的拉二胡藝人,耍猴人, 捏面人的手工匠等等,如今這些場景越發少見,我想不只是嗩吶,中國還有太多的傳統手藝需要被發現,需要人繼承。
希望百鳥朝鳳不要像廣陵散那樣成為千古絕唱。
希望有更多像天鳴那樣的手藝人不負使命不忘初心,
希望這部作品被更多的人分享并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好的影片是有口碑的,這部電影,我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