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計劃跟隨牛人的腳步五點半起床,卻從來沒有起來過,一般也是六點半左右起床,不過之前對于自己的起床時間已經比較滿意,較之從前也是提早了不少。但是時間卻沒有好好利用,卻總是覺得浪費了。
昨天晚上做運動,做到太累在客房休息的時候睡著,大概因床不是很舒服,也許是因為總是好多心事,所以半夜做夢驚醒了。倒不是什么特別可怕的夢,只是些生活場景的夢。
醒來看了下時間竟然快差不多五點中,雖然還很早,外面也是一片黑漆漆的,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黎明前的黑夜了。外面除了馬路上傳來微弱的汽車駛過的風聲,近處也只能聽到鳥叫的聲音,天空也漸漸的漏出了魚肚白,恩,對魚肚白,好熟悉又陌生的詞語。想起了小學學過的詞語,是不是很驚奇呢。
我有多久不記得這個詞了,我有多久沒有看過黎明了,沒有見過初升的太陽,沒有留意過鳥叫這種自然的聲音。看著這黎明的天空,思緒一下子回到童年的時代,我還記得上學的時候,尤其是早起上學的事情(上高中以后就住校了)。
以前上初中離的不近,現在大概也不算遠,大概也就2公里的樣子,現在想來也不是什么多遠的路,大概是小時候的世界特別大的緣故,所以總覺得好長一段路。
可是我竟然最享受的是在路上的時光。因為一路上要經過一大片的農田,最美的時光是在春天和秋天,我現在還能感受到那撲面而來的萬物勃發(fā),春暖花開的氣息;現在還能想起初秋時一片片即將成熟的莊稼,一片高聳一片低矮,有玉米,有棉花,有花生,有紅薯,層次不齊,將這一方天地隔出多少個小天地來,踏著清晨的露水總覺得曲徑通幽一樣的一路探索下去,雖然日日走那條路,卻從不厭煩,因為日日不同的風景,秋天的莊稼是一天一個樣子,飛快的成熟了。
到了深秋,所有的莊稼,漸漸不再濃郁的綠,而漸漸的變黃了,也不再飽滿,漸漸干癟了。等到莊稼成熟了以后我們甚至會放一個長長的假期,因為以前很多老師還是農民,所以每到了秋天就會放一個長長的假期,已給時間收割莊稼,假期從21天到30天不等,簡直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放假即不像夏天那樣炎熱,也不像盛夏那樣無聊。(因為我當時暑假是只有差不多一個月,后來在電視上知道外面的孩子暑假要放兩個月,還羨慕的不行,大概也是不知道他們是不放秋忙假,也不用像我們一樣要在秋天這個時候收獲滿滿)。
那些金燦燦,晃悠悠的莊稼,在收割的季節(jié)里面來來往往忙碌的大人,我大概還能想到小學課本上有幾篇寫秋天的文章里面的插圖,小時候總覺得書上的插圖比現實漂亮,現在想起了我當時生活的環(huán)境應該比插圖漂亮多了吧。
每個秋天我最喜歡的是躺在花生地里看云,感覺秋天的云特別漂亮,也可能是因為其他季節(jié)很少有機會躺在地里看云吧。每天想象著云的后面發(fā)生了什么驚天動地的戰(zhàn)斗,孫悟空是不是又去大鬧了天空,是不是又有天兵天將出來打仗,一朵朵變幻無常的云彩外形,可以看成各種亭臺樓閣宮殿,可以是各種坐騎,也可以是各種人物兵器,每時每刻都在變換不同的樣子。
我最愛的是晚霞,大概是因為晚霞又給云彩披了一身彩色的外衣,然天空的一切又多了一抹色彩,當然深秋落日也是極美的,因為莊稼都已經收割的差不多了,我的老家是平原,除了遠處層層疊疊的樹木和散落的村莊,便沒什么可以遮擋視線了,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好奇那些村莊的后面是什么,那些樹木的后面又有什么,感覺天空像一口倒扣下來的大鍋,我總是期望著以后長大了,我要出流浪,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走到村莊的后面看看,走過樹木的后面,走到鍋的邊緣,走出鍋的籠罩。
越長大,離家越遠,越少回去,不知道多少年沒有見過這些場景,也再也見不到這種場景了。城市在也看不到倒扣的大鍋,因為我們都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再也看不到完整的天空,甚至我都不記得我有多久沒有仰頭看看天空是什么樣子了,也許快下雨的時候有吧,可是我已經記不得了,沒有辦法在我的記憶中留下烙印。
現在老家秋天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大概我長大了以后也在國慶假回去過幾次,但是已經沒有農忙的味道,田里基本全部都是種的玉米,因為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種玉米是為了方便收割,秋收也最多一周就結束了,我基本上也沒有機會再躺在田里看云彩,看農忙,看秋收,所以一切也變得索然無味了。這兩年也基本沒有怎么回去過了。春天更是鮮少有機會回去了,我現在春天的樣子應該不會大變吧,只是再也沒有那些雜亂的柳樹,榆樹和楊樹,和小河邊那些野花了,(因為后面重新修了河道,連兩旁的樹木也全部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