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你好呀!
我是漁小沐,今天是2021年6月18日,是我寫給你的第二封信,為你解憂,為“我們”解憂。
沒錯,這是解憂小信的第二封。昨天寫完了第一封信后,一向睡得很早的我卻失眠了。因為解憂小信這個公眾號是很久以前就想要做的一件事,當拖延了這么久,真的行動時,內心有很多觸動,是快樂,也是幾絲不安。
今天說一個詞——影響力。模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領,我們又都具有自我意識,那么在成長中一些愿意被我們接收的場景,就時刻被我們模仿著。比如說,小孩子愛學父母、粉絲愛模仿偶像、舞者模仿專業舞者、歌者模仿歌唱家……對,這就是影響力,它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與人之間。
你接收影響力的速度有多快,你成長的速度就會有多快。這一點,我感同身受。
在初入傳統媒體行業時,每個人對工作的熟識度都深深影響了我,他們那個階段的專業性影響到了我,長此以往我對工作熟悉了,也擁有了相應的專業性。在踏入新媒體行業時,我又有了新的參照物,接收了更加具有專業性的“影響力”。
與孩子模仿父母、粉絲模仿偶像不同的時,接收影響力的過程是理智上的主觀控制。你知道接收它,對自己是有益的,具體說就是這些影響力放在自己身上,是可以幫助自己成長的。
比如說,我最近的上課時,新增了主持人環節,主要是協助講師組織課堂。幸好,我這么笨的人前幾期并沒有自告奮勇,而我的同學相當具有挑戰性,他從第一堂課的笨嘴笨舌笨手笨腳到如今主持得游刃有余,他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在這樣一個積極的人身上,我知道新的參照物就在眼前,我開始琢磨和模仿他的一詞一句,思考他的主持風格,盡管這時候我還沒有勇氣主持一次。
機會來了,有一次上課由于種種原因,我被臨時叫上去主持,如果沒有接收到參照物帶給我的影響力,恐怕這一刻我是要叫苦不迭的。但是這一次,我勇敢地走上前,笨拙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場主持,盡我最大的努力,展示我最好的狀態。這場主持稱不上優秀,甚至也達不到良好,在結束時我知道,接下來在自我意識下接收更多影響力時,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總結一下,在理性的主觀意識下,接收影響力并不是一件壞事。你想進步得快,就要主動挖掘身邊的影響力,然后精心地打磨它!
第二封信寫到這里,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