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到清明時節,江南江北就都被雨霧青煙所彌漫籠罩,淅淅瀝瀝的小雨,纏纏綿綿,飄飄灑灑,自九霄梵天墜入人間,每每看到此情此景,心中總不免泛起一絲惆悵,些許失落 ……
許是沿江兩岸的雋永靈秀,才孕育了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那么多的千古華章,流傳至今。
出生于皖西南小鄉村的我,因為家鄉比鄰長江,同時距離“孔雀東南飛”傳說中的孔雀臺頗近,再加上江南江北山川靈秀,碧水空靈,以至生于斯長于斯的鄉土小丫頭我,居然骨子里不自覺地自帶了一點“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小小年紀就敏感自尊,動輒就會見風流淚,對月傷懷。
記得小時候因為父母外出討生活,就將年幼的我和哥哥托付給爺爺奶奶照看。雖然父親兄弟姊妹眾多,但是好在排行最小的四叔和五叔與父親年齡懸殊較大,不曾完婚,如此一來我理所當然地就是爺爺奶奶最小的孫女兒,也因此享受了更多來自于爺爺奶奶的關愛。
爺爺因為身體緣故,還在大集體的時候就已不干農活掙公分,而是靠著叔伯還有姑姑辛勤勞作,掙點公分以供奶奶安排家計。奶奶則是典型的中國舊式傳統女性,盡管爺爺不甚勞作,奶奶卻依然視爺爺為天,盡心盡力地服侍照顧,雖偶有怨言,卻不改初衷,直至爺爺去世。
記得那時,在農村能夠經常喝一點糖水,就已經是很奢侈的待遇了。每每奶奶沖兌糖水給爺爺喝,爺爺總會留個小半杯給我,四叔和五叔一看到這樣的情形就總會嘰笑于我,而事實上他們哪里知道我根本就不喜歡喝糖水,只是礙于爺爺的美意,我不好意思也不懂得拒絕,最后只好喝下,結果肚子總是發熱發脹,感覺不爽。不僅如此,只要有其他的小吃食,爺爺也總是會記著留一點給我,趁我在外玩耍回來后塞給我。所以雖然是出生在上個世紀70后,改革開放前夕的我,倒的確是享受了不少爺爺給我的關愛。
包括我從小喜歡歷史,喜歡看書,爺爺給我的我影響也是非常大。在家閑來無事的時候,我就會躺在爺爺腿上撒嬌,聽爺爺給我講過去的歷史故事。還有爺爺從外面帶回來借閱的書籍,也總是被我搶回家先睹為快。那時候爺爺看得比較多的就是《今古傳奇》,還有關于歷代王朝如何改朝換代的史書,書名已然記不清了。
奶奶因為忙于照顧爺爺,忙于打理家務,對于我的照顧相比爺爺而言就會欠缺一些,但是在衣食冷暖方面卻也還是很上心。
奶奶雖然生來體型嬌小,但是干起農活,做起家務事來,卻是干脆利落,一點都不含糊!用現在的話來說,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強,生活習慣特別好,愛干凈講衛生,做得一手精致的菜肴,并且做起事來從不拖延推諉。奶奶身上的這些優點,父親的兄弟姊妹當中,大概只有大姑姑遺傳了。只可惜的是天不假年,大姑姑在52歲的時候因為白血病醫治無效,在爺爺去世沒幾年后,也撒手人寰。而那時的我才剛剛戀愛,未及結婚,得知大姑姑去世后回去奔喪,悲傷不已 ……
因為大姑姑是對我的生活習慣帶來很大影響的親人之一。那時在學校畢業實習期間,無所事事,在大姑姑家小住過一段時間,目睹大姑姑辛勤勞作,妥帖打理家務,將家里收拾得干凈整潔,便默默效仿,將那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嫁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而比這更重要的是,1990年家里翻蓋房子,那時正上初二的我,不知道生了什么病,身體日漸消瘦,如同蘆柴棒,一陣風吹來幾乎能將我吹走。父親帶我去鄉里的衛生院檢查,醫生說是慢性腸炎,開了藥回來吃卻始終不見效。母親聽老人說我得的可能是“干疾”(就是一種讓人瘦的厲害的病,我們這邊方言這么說),于是乎用盡了各種偏方,卻依然是不見好轉。
后來還是大姑姑回娘家,看到我瘦的不成人形,于是當機立斷帶我到鎮上的衛生院去檢查,最后才知道我得的是“肺結核”。在那時肺結核雖然已不是不治之癥,但是因為傳染性強,所以周圍的人還是有所顧忌。但是大姑姑毫不嫌棄,在遵照醫生囑咐的情況下,將我的碗筷分開使用,仍然是盡心盡力地照顧著我。
所以最后在大姑姑去世入斂之時,我特意去買了新的毛巾,香皂,花露水這些大姑姑喜愛的物品,放入大姑姑的棺木當中。
而今天回家原本是想去掃墓,祭拜一下已駕鶴西去的親人,怎奈天公不作美,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所以撰文寄托一下哀思,希望入土為安的親人們在天有靈,能夠感知我的這份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