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女排對陣塞爾維亞女排,無疑是一場最激動人心的比賽。每一個看直播的觀眾都在與女排的姑娘們一起在比賽——緊張、激烈、焦灼、棋逢對手.......幾乎用盡所有的詞語也無妨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啊,因為背后畢竟有12年的期待,當人擁有希望和期待時,那種力量幾乎是無法匹敵的洪荒之力。最終的一塊金牌,是中國在里約奧運賽場上的壓軸,同時多年的遠景也讓這塊金牌成為中國體育史的又一個紀念與所有人共同的記憶。
就如同1984年中國女排對陣美國女排一樣,那一次比賽讓人們記住了中國女排里有一個叫"郎平"的姑娘;12年后,這場比賽,讓人們記住了另外一名字:朱婷。是的,作為主動手,朱婷的每一次絕殺扣球都幾乎是把球扣在所有人的心里,就像煙花,瞬間綻放。然后人們等待下一個綻放。
當再一次看比賽的回放時,朱婷的快與"狠"讓我按下暫停鍵,陷入一段思考。在激烈、焦灼的賽場上,不是每一次的快攻都能克敵制勝,失敗與勝利平分秋色。這讓我想起我們這個"快時代"——成功要快,做事要快,你跑在時間的前面,你就能搶占先機,成為贏家。誠然,每一個人也都是在每一天的時光里行色匆匆,似乎在奔赴一場戰斗,把生活場演變成一個賽場???快"真的能讓每一個人得償所愿嗎?如果是真的,我想這個世界就不是晝夜24小時,而就像"小王子"居住的星球,轉眼回眸間,就是一晝夜。
這不是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卻是一個二元共存的時空。在這個法則的背后,才形成了和諧與安樂。前倆個天看到一篇帖子,內容里說現在已經不流行"一萬小時定律",甚至在商界,已經有了"2000小時定律"。我無心否定這一個說法,就如同在比賽中的朱婷一樣,每一個快攻下去,結果都是未知。那有何以能用一個社會孤證來推翻一個普適性定律呢!
無論是"慢"還是"快"的定律或建議,均不是"一刀切"的法則。也就是說,要快就所有的事情都快如閃電;要慢就所有的事情都進行慢動作。畢竟獵豹的存在從來不影響蝸牛登上金字塔,考拉的存在并不會影響鷹隼的凌空疾飛。這個世界的包容性,給了所有人最大的安慰。任何一種速度,都有其相匹配的素質,"快"不一定專屬強者;"慢"不一定屬于弱者。
當武士與不懂功夫的和尚對決時,最后贏得卻是和尚。他憑什么贏?任何一個金牌選手和銀牌選手之間,不是技術上強者與弱者的關系,而是和尚與武士的關系。你說呢!
那何時該"快",何時該"慢"?我想告訴你,比賽對壘求快;生活做事慢來??蛇@是不恰當的,因為對于人而言,"快與慢"無非是一種策略,最終依賴的卻是穩定的心智。所以,就像一只獵豹,總是多數時候閑庭信步,在需要的時候極速狂奔。你看,大自然已經給了你答案,何必在搜腸刮肚地找答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