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小說家》是我最近讀的一本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青田耕平,39歲,妻子死于三年前的車禍。他獨自撫養(yǎng)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小馳,父子兩相依為命。
耕平靠寫作為生,十年間發(fā)表了十四部作品,反應平平,靠著微薄的稿費和版稅艱難度日。年近不惑,耕平雖然可以寫自己喜歡的小說,有個好兒子,但是卻中年喪妻,工作不盡人意。
耕平帶小馳外出游玩時在油菜花的田埂上看到了蒲公英,聯(lián)想到自己的人生。和高大艷麗的油菜花相比,默默無聞的蒲公英即使無人欣賞,也可以驕傲地開放。蒲公英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耕平決心成為像蒲公英一樣的作家。
如果沒有開始寫作,我也許不會對這段描寫有什么感觸。每個作者都渴望得到讀者的認可,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愛。但是,如果沒有人關注自己呢?還會一路堅持下去么?
開始寫作后,我總是在寂靜的午夜,獨自一人,噼噼啪啪地敲擊鍵盤,發(fā)布,投稿。當文章被拒稿,點擊數(shù)很少,沒有什么讀者看的時候,就會質疑自己是否真的具有寫作的才能。迷茫,失落。這個時刻確實會感到孤獨。平凡簡單,甘于平凡卻很難。
耕平的夢想是得到文學界最高獎項直木獎。也是每個作家的夙愿。
他的新作《空椅子》初次入圍149屆直木獎,重新燃起了他的希望。如果得獎,意味著名利雙收,收入大幅增加,小馳的生活水平也會有顯著提高。
然而,耕平落選了。最終的獲獎者卻是耕平的朋友磯貝久以耕平和小馳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藍天深處》。磯貝久年輕,富有。耕平傷心不已。
追逐夢想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坎坷。當我們注視著一個人成功的身影,卻很難想象他付出的艱辛和曾經遭受到的打擊。
面對挫折,耕平也會失落,也會在家自言自語,寫不下去啊,書賣不出去啊,自己沒有才華。
當耕平偶然讀到評委對自己文章的肯定,獲得了莫大的鼓勵。他沒有沉湎于痛苦,而是拿起了筆,開始了對新作《父與子》的修改潤色。
當我讀到耕平最終憑借《父與子》獲得了150屆直木獎的時候,真的很想哭出來。十年的夢想值得堅持,耕平終于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獎。
我們努力,就會成功么?未必,但是至少,可以離夢想更近了一步。我們堅持,就會成功么?也未必,但是中途放棄肯定會一無所獲。
就算沒有才華,為了自己,為了兒子,耕平也繼續(xù)堅持下去。努力和堅持的道路,就是耕平所選擇的道路,對于我們普通人,卻是異常艱難的道路。我們經常會躊躇不前,或者半途而廢。
本書中耕平對故去的太太的思念之情,也著實讓人感動。她死于一場車禍,卻別有內情。書中出現(xiàn)了幾位對耕平懷有好感的女性,或溫柔賢淑,或精明能干。但是他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的發(fā)妻。生死相隔的愛情在他的筆下別致動人。
書中使我感動的地方還有耕平和小馳動人的父子情。作者用細致的筆墨描寫了父親為兒子準備早餐,送兒子上學,帶兒子外出游玩等日常生活場景。樸素的情感孕于其中。在本書的結尾處,小馳對耕平說出:“老媽死了以后,老爸一個人照顧著家里,照顧著我。雖然我有經歷過一些痛苦,但對我來說,老爸是最棒的,最強大的爸爸。”令人動容。
很難想象,如果換成是我,獨自撫養(yǎng)一個小孩,無人可以依靠,我將如何面對。堅強,這兩個字,又談何容易。
我也想起了自己萬里之外的父親,上次和他視頻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的雙鬢已斑白。這個固執(zhí)倔強的老人,總是對我無微不至,仿佛我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有時他也會對我發(fā)脾氣,堅持己見。他雖然不完美,在我心中卻是最好的父親。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而我卻不能陪在他的身邊。
《孤獨小說家》其實是個勵志故事,關于夢想,關于親情。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只有對一個作家日常生活的娓娓道來。很難相信,平日愛讀驚險刺激小說的我,居然也會被這種白開水一樣的文字打動。這就是作者的深厚的功力,值得每個愛寫作的人閱讀。
后來我又注意到,石田衣良居然是《池袋西口公園》的作者。很難想象這兩本風格迥異的書是同一個作家,足見他是一個可以自由駕馭多種風格的不凡作家。
讀完這本書,我問自己,如果沒有人看你寫的文字,永遠無人關注,你還會堅持寫下去嗎?
會的,因為喜歡,所以書寫。我會堅持下去,為自己,為喜歡我的讀者們,像耕平一樣做一個如蒲公英般的作者。
即使無人欣賞,也驕傲綻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