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做過一個教育直播錄播類產品,主要是B2B的業務,學校來買單,期間對于教育行業與直播的切合點做了一點工作,前面的兄弟說的很全面了,我就分享一些自己接觸過的情況和相關的理解,希望有所啟發。
首先確定使用的場景:教育行業直播系統、興趣或技能類教育直播平臺。接觸的學校相關產品比較多,僅就這方面展開說一下。
一、
使用場景在學校的交互如果采用直播常用的彈幕就明顯不合適了,想象一下數學老師講的風生水起的時候滿屏的666,瞬間就出戲了有沒有。這種情況下互動的主導者一般是教師,給予學生的互動手段普遍都是受限的,先是要找準互動群體,一般有以下幾個情況:
1、老師和學生,主要手段有:實時彈出題目,學生作答完提交;舉手功能,特定時間可申請語音或文字回應;
2、學生和學生:實名分組討論,一般為語音或文字,老師可監控組內情況。學生間的討論受限比較多。
3、教材和學生:學生可進行PPT的截屏、標記等記錄手段;老師在課前布置的測試,可在規定時間填寫;
二、
另外說說最近一兩年涌出的大批平臺主播類產品,例如紅豆live等等,必須從用戶端收取到費用,一般有按次\時間收取門票、付費競價提問、打賞、引流到線下搞培訓班等等,看似手段繁多,其實沒啥實際效果,算是內容付費的玩法,重點還是KOL模式,獲取更多的賣點及保證其產出率。相關的互動一般和現有直播平臺類似,彈幕為主,相對來說比較自由,還有一些競價提問之類增值交互手段,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在教育領域,線下場景有很強的歸屬感和感染力,所有的交互手段都是為了讓學生產生更強的代入感,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模擬線下的感覺。說到底直播只是工具,作用就是講課堂拉到無限大、無限遠,不要把直播當成教育的救命稻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