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弒師高三尖子生,他不過是我們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

新聞背景:11月12日下午,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學,47歲的老師鮑方在辦公室遇刺,旋即倒在血泊中。事后法醫告訴他的家人,鮑方共有20多處刀傷,致命的一擊,扎在脖子上,刺穿頸部。

刺死鮑老師的,是他教了3年的學生羅某杰,一個從全班二三十名沖到第一名的尖子生。案發前,鮑方因為布置作業的瑣事,訓了他一句話。數分鐘后,他沖進辦公室,掏出彈簧跳刀刺向老師。

寒門學子在高中以前都在農村就讀,雖然周圍也接觸攀比現象,但是畢竟年齡還小也不懂的穿衣攀比,生活在家里周圍有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也可以跟他們交談,回到家也能感受來自家人的關懷和愛。然而進入高中后,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離開家人,離開朋友,接觸到陌生的環境,來自周圍同學攀比的壓力,會心生自卑,久而久之把自己于外界隔離起來,將自己封禁在自己的世界中。而這正是問題所在,這個時期的學生正處青春期正是形成自己性格、三觀的關鍵時期,如果不及時糾正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問題。羅某的家庭很貧困,同學只見過他穿過兩雙鞋子,一周的生活費不到100元,這對于身處盛行攀比環境下的高中生來說是很殘酷的。事實上這正是很多家境貧寒的學生所面對的極大問題。從新聞報道中我們得知弒師者為一名成績很優秀的學生,在鮑老師是他的班主任,試問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本應該感謝自己的恩師可為什么轉念去殺了自己的老師呢?我想這跟學生的心理有關,更與我們的教育方式有關!

而這次行兇殺師的羅某就是這樣一個將自己封閉在自己世界中的學生。在高中三年羅某沒有一個朋友,在宿舍也不于室友說話;在班里幾乎不與同學交流,唯一的交談是考試結束后跟考的比自己差的學生炫耀自己的成績比他高。羅某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斗破蒼穹》之類網絡小說改編的漫畫。在每周100塊的生活費中還要拿出20塊來買這樣的漫畫。

從羅某的生活習性很容易看出他所存在的問題。因為家境的原因而感到自卑,從而將自己封閉起來。長期的現實世界的挫敗感讓他只有在學習上才能找到成就感,而這也正是為什么他會向比自己差的學生炫耀自己成績的原因,這不是驕傲,而是他內心自卑的表現。而他所看的那些漫畫也大都是虛幻的講述的是一個沒落貴族的少爺用一己之力重新振興了家族。這與羅某很像,代表了他向往但卻無法實現的生活高度。

羅某的情緒最終在11月12日爆發,因為不滿意班主任布置的寫勵志電影的觀后感與班主任爭執最終殺了教育了自己三年的老師,而他是這位老師最得意最重視的學生。羅某殺師絕對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長久積怨的集中發泄,因為他在老師身上捅了足足二十多刀,其中一到直接刺穿頸部。

羅某的這種行為歸根到底還是他的性格缺陷造成的,而這種缺陷正是在長期的班級生活中的孤立、隔閡導致的。班主任對其異常關心然而他關注的僅僅只是羅某的學習,對于羅某的生活、心理卻未從關心過,才最終導致羅某性格缺陷的形成,并最終釀出悲劇。

事實上羅某僅僅是眾多貧困人家高中生中的一個,他們面臨著與羅某相同的問題,只不過他們沒有爆發。高中時代有太多的孩子因為家境的原因而自卑,從而將自己孤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我們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

羅某的經歷與學校的教育不無關系,如若老師能及時與羅某溝通,經常與關心他生活上的問題,對他心理性格上出現的問題及時化解矯正,就能避免他性格缺陷的形成,也就能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誰又能說羅某弒師不是我們的教育理念使然呢?現階段我們的高中教育理念始終是以學生的成績為最終目的,老師在教學中也只對學生成績關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不加一以重視,最終導致了孩子性格的扭曲。

羅某的案件給我們敲響了教育的警鐘,告誡我們的教育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人而不是一個沒有人性的讀書機器。

羅某不過是這個時代教育缺陷下的犧牲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