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多多少少搞一些惡作劇,也會遇到身邊的人搞的惡作劇。善于搞“惡作劇”的人,本身的出發點常常并不“惡”,更可能是頭腦靈活,心中的點點多,喜歡開個玩笑,活躍一下氣氛,給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投入些激情,讓平淡無奇的生活橫生些許情趣。總之,能表現出一種機智與幽默。
譬如現在的“街拍”。某人在路上行走,一群“陌生人”很“隨意地”簇擁在其周圍一同前行,路遇有人擊鼓,大伙“不約而同”地隨節奏擊掌打拍,該同志瞬間的詫異后,很快調整狀態,也隨大伙一同擊掌打拍,神態隨意且自如,與周圍的人們一同快樂著……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喊“起立”后,一個同學用腳將前排同學的小板凳移走,老師一聲“請坐”后,前排同學“咚”地跌坐在地下,全班嘩然。還好,人輕凳矮,了無傷害,大家津津嬉談好一陣子……
班上有位女生,長長的辮子油黑烏亮,走路時,兩條長辮子在背后隨著步子左右擺動,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頗讓人羨慕。后排的淘氣男孩,用夾子將自己的書本與該女生的長辮子夾在一起,壓在桌子上的一摞書本下面。下課鈴響后,老師剛出門,該女生的一聲凄婉的叫聲,繼而書本甩脫一地……
有時,惡作劇也會造成傷害的。
鐵匠鋪,幾個人陪著鐵匠聊天,一小男孩過來找父親回家吃飯。他父親指著不遠處的一堆鐵釘說:咱家的,揀起拿回去。男孩歡快地跑過去揀,一聲慘叫,摔開剛揀起的鐵釘,稚嫩的指頭上被燙起好些個泡泡。原來,這些鐵釘剛出爐,這個“淘氣的”父親美美地“逗”了自己的孩子一下。
大風吹斷了電路,長長的電線落在某孩子家的大門前。巷里有人逗剛出門的孩子:“你家電線掉了,快拾起送回去啊。”不明就里的孩子撿起電線,差點釀成悲劇。
幽默不是惡搞,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記得小時大人們講的一個故事。有這么一對新婚夫婦,兩人如膠似漆,感情極好。有天黃昏,妻子出去串門,新郎就思謀著,想個什么法子和親愛的新娘開開玩笑。他用白灰與柴灰將臉涂得花里胡哨,等到新娘的腳步在大門響起,就靜靜地爬在房門的地下,等新娘一進房,他突然躍起,慘叫著去抓新娘……結局是新娘被嚇瘋,終未治愈。
還有人突發奇想,網購一個炸彈形狀的蛋糕。在生日宴會上,前來慶生的朋友圍坐一大圈,桌上擺著水果蛋糕。正準備點生日蠟燭時,電話響了,主人接聽電話,暴怒地喊:分手就分手,不來就不來!隨即掀開桌布,取出藏在桌下的“炸彈”,用打火機引燃。“噗”地一聲竄起一道黑煙……參加慶生宴的朋友四下逃散,凳倒椅歪,場面一片狼跡。“炸彈”的黑煙過后,“啪”的一聲,“炸彈”的蓋子打開,歡快悠揚的《生日快樂》歌曲響徹全場,蓋子下面的祝壽紅心立刻顯現,是有些瘆人的猩紅。壽星孤零零的一個人,茫然四顧……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買單呢?
看過一個視頻。夜間,一個白衣女子直挺挺地靠墻站在樓梯口,散亂的長發向前披開,遮住容顏。一些進入樓梯的人都被嚇一跳,屏住呼吸,躡手躡腳地逃離。有一小伙也被嚇到,不過,他走過白衣女子后,又停下來,回頭靜神觀察了半天,似乎看出端倪,怒氣沖沖地撲上去狂揍該女子……
網上幽默搞笑的視頻很多,惡作劇的不少,恐怖駭人的鏡頭也屢見不鮮。搞笑視頻常讓人捧腹不已,惡作劇會使人納悶,那些惡搞的帶有恐怖色彩的視頻卻讓人感到驚悚。幽默顯出機智,搞笑營造快樂。適度的恐怖能帶來刺激,讓人亢奮,但過于恐怖則令人窒息。當然,每個人抵制恐怖的閾值不同,這個“度”也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