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好幾年沒追劇的我也經不起誘惑,跟著追了起來,不過看到一半的時候就著急了,果斷在微信讀書上買了小說版來看,因為相比看電視而言,看小說效率更高。我們知道,大部分電視劇都是小說改編來的,一個優秀的編劇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家。很多人不愿看電視劇,就是因為怕一發不可收,陷入劇情中,看完上一集想下一集,以此花費很多時間。我曾經想過很多次,為什么這些電視劇或者小說有這么大的吸引力?這些小說家為什么能如此腦洞大開?
最近看了日本推理大師大澤在昌的私人寫作課程講座——《暢銷作家完全寫作技巧》,對小說多了一些了解,盡管自己還是個門外漢,我也沒寄希望于看了這本書自己就會寫小說,只是增加了一些對于小說的知識了解,看小說也從看熱鬧變成了看門道。
《暢銷作家完全寫作技巧》是大澤在昌結合自己出道33年的經驗,總結出的寫作技巧和方法。說實話,我之前對大澤在昌并不了解,也是在讀了這本書之后去讀了他的代表作《新宿鮫》,才對作者的文字與情感功底折服,也是在讀了這本書之后,去復習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似乎明白了最近幾年日本推理小說火爆的原因。就如巴西的足球很棒一樣,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文化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整個國家某一方面的整體水平,日本對于推理小說的研究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日本推理小說風靡全球是有底氣的(此處我們就事論事)。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澤在昌的講座內容,一共10節課,分門別類地講了小說的基本寫法,包括第一人稱的使用,角色的塑造,對話的秘密,情節的設計,情感等等。第二部分是根據對學生作品評講引發的四個課題。
在這些內容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如何讓你的小說更有趣?大澤在昌在書中提出:
一、作者要清楚自己自己想為讀者提供怎樣的樂趣?
作者也是讀者,要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懷著“如果我是讀者,應該會覺得這樣很有趣”的信念去寫。具體的方法上有兩點:變化和解謎。
一部驚心動魄的小說,必須要讓等著期待“主人公接下來會怎么樣?”“怎樣才能擺脫危機”,就像電視劇一樣,讓人欲罷不能,一直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解謎”是推理小說、偵探小說等的通用法則,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法則。前幾天我和同學聊天,討論《擇天記》的時候還在說,其實這種玄幻小說沒太多現實意義,不像《人民的名義》那樣可以宣泄某種情緒,但是這個小說之所以還能吸引不少人,就在于伏筆很多,謎很多,很多人,很多身份,讓人拿捏不定,不好猜疑,甚至不知道到底接下來會發生些什么,這就時很巧妙的用了謎題,隨著劇情的發展,謎慢慢解開。解謎也是一步一步的,不要把謎都放到最后再解開,那樣讀者直接去看結尾好了,要在之前埋下伏筆,一步一步去解開謎底。
二、有趣的小說必須有“刺”
主人公像開了掛一樣一馬平川走到最后的小說是蒼白無力的,就像生活永遠沒有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樣。小說要想精彩,必須有“刺”,讓讀者動心動情,前提是作者要動心動情。
小說有“刺”,必須要有跳躍,另外要讓主人公經歷磨難。所謂跳躍,和前面說的變化有異曲同工之妙,情節有轉折,才會充滿期待,跳躍有大有小,但是大跳躍應該在整體的三分之一左右,把握心理讀者心里特點,一路直線發展,讀者可能就讀不下去了。讀到三分之一處,讀者覺得全部人物都已登場,自為自己認清了每一個人物,突然來一次令人拍案叫絕的“跳躍”,著實精彩。小跳躍就像調味劑,可以靈活運用。
現在很多讀者追求“不虐不看”,聽上去感覺像個悖論,事實上,不管是從人心理的層面還是要從教育的層面來說,讓主人公經歷磨難都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最經典的莫過于《西游記》里的西天取經了,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方顯難能可貴,主人公經歷磨難,完全不屈的追求是生命力思維體現,也是小說的魅力。也是在主人公的磨難中,讀者與主人工共情,動心動情,用現在的網絡語言說:扎心了,老鐵。
小說是社會的縮影,更合適社會的精華,寫好一部小說單憑這些淺薄的理解遠遠不夠,但是,這本書卻帶著我打開了小說的一扇窗,從原來的看熱鬧,走向看門道。感謝大澤在昌的無私分享,感謝《暢銷作家完全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