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2017年7月10日上午11時,安徽財經大學“胸有成竹”合肥暑期調研團隊集結拍照,揭開本次調研的序幕。
(馬克思學院思政專項團合影拍攝:方松林)
(安財校重點團合影拍攝:方松林)
“胸有成竹”調研隊集結了來自文學院、工管院等院的12名同學。大家懷著對暑期社會實踐的高度參與感,和對安徽標志性城市——合肥發展的強烈關懷團結在了一起,通過對合肥城中村民的調研,了解合肥城市化進城中的問題,促進合肥都市化的進一步開展,幫助城中村民更好的轉化成市民,共同完成這次的暑期調研。在這次調研過程中,我們“胸有成竹”團隊會牢記調研主題,遵守調研紀律,恪守學生本職,以快行動,高質量的行動完成這次調研。不負我們調研的最初目的,不負指導老師的期望,努力塑造安財學生的優良形象。
我們于7月10日傍晚到達合肥,團隊辦理入住工作,進行修整,準備第二天的調研活動。
7月11日,調研活動的第一天,我們分成了三個組分頭行動:第一組同學負責物資采購,隊員們頂著烈日,采購后續采訪時所需的贈品。
? (隊員采購贈品拍攝:陳勇)
第二組同學負責聯系周谷堆社區服務中心組,希望能夠獲得他們的工作支持。該組成員去周谷堆居委會了解情況,一方面希望獲取相關的官方媒體的宣傳,另一方面希望獲得相關人員對于周谷堆城中村典型家庭的介紹。然而當我們工作人員到達目的地,從門房處得知,因為合肥“城建”活動,居委會人員全部外出工作,無人接待我們。我們隊員又聯系包河區政府,希望能夠與他們約定時間前去洽談,然而對方工作人員表示此類工作主要由居委會負責。無奈之下,隊員們只能打道回府。
(隊員在周谷堆居委會門口合影拍攝:劉雨曦)
第三組,踩點意見商討確定組。最后一組人員首先對周谷堆目標任務調查問卷的具體設計商討。大家分別從城中村居民和普通群眾兩個角度設計方案,并確定了考查范圍。同時實際走進周谷堆街巷,對周谷堆進行了實地摸排踩點,為第二天的走訪調查做好準備工作
7月12日,實踐活動繼續中。早上八點半,隊員們在調研目的地集結。按照預定的計劃,今天團隊將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前往不同的地區進行相關調研。
第一組的成員前往社區補習班,利用孩子們的課間休息時間對孩子們進行采訪,采訪結束后向孩子們贈送了小禮品。通過孩子們的回答,我們大致的了解了一些情況。孩子們的父母都挺不容易的,為了孩子們的將來考慮,趁著暑期時間抓緊找老師補習,寧愿將不是太充裕的收入拿出一部分花在孩子身上。甚至有些父母還得多打一份工來補貼補習費用。其中有兩位學生,一位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陪讀照顧;另一位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家中只有爺爺奶奶。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爸爸媽媽們努力工作,甚至背井離鄉。父母之心可見一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體諒父母的苦心,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安慰父母。
(隊員給孩子們發放贈品并進行訪談拍攝:方松林)
(隊員與補習班老師合影拍攝:陳勇)
第二組成員則是奔赴事先聯系好的社區家庭,對其進行深入采訪,了解情況。我們和幾個家庭聊了很長時間。他們中有一直在周谷堆生活的本地居民,也有家在外地,為了發展來到周谷堆做生意,從而定居的家庭。兩類家庭對孩子教育的看法大同小異,對于周谷堆現狀的評價,期盼也是殊途同歸。從城中村最早的歷史,到后來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對此區域的忽視;從居民的工作聊到生活;從家中長輩到后輩…通過大量的對話,我們獲取了眾多對本次實踐活動十分有價值的信息。
(隊員進行走訪拍攝:陳勇)
其中有一位姓周的老人,老人年過古稀,家中還在學校的就是兩個還在小學的孫女。大孫女即將升初中,小孫女在讀三年級。兩個孫女平時都由爺爺奶奶照顧,父母工作忙,沒時間接送,照顧孩子的生活。老人家就是周谷堆本地人。早年老城區拆遷分到了地蓋了房子。在問到孫輩的教育問題,老人表示自己年紀大了,這方面只能提提建議,但老人提出,由于現在的學區政策,所以孩子們擇校選擇余地不大。
(對周老人進行采訪拍攝:陳勇)
第三組成員負責的是問卷調查。我們一共打印了一百份問卷后,隊員們以合肥市包河區新都會家家福購物中心為中點,進入小區,購物中心,商業街道等場所,花費了兩個小時散發調查問卷。通過對不同職業,年齡的人們的問卷調查,我們收獲了可喜的數據,我們十分高興。
(隊員們進行對路人進行問卷調查拍攝:陳勇)
7月13日,實踐仍在進行中。
昨日,隊員們通過走訪學生,家長以及發放調查問卷,收獲了大量對我們實踐具有重要價值的內容,這著實讓隊員們高興不已。
今天一早,隊員們趁勝追擊,兵分兩路,一路去往隆崗區小學,對本地區孩子的入學狀況做調查,另一路則是去往教育局,搜集官方資料。值得一提的是,出發前,隊員們特意前往看望昨日的受訪家庭,給他們送去了慰問禮品。畢竟,咱安財學生不僅是嚴謹的實踐者,更是溫暖的關懷者。這也是我們實踐目的的最好寫照。
在隆崗區小學,接待我們的是學校主任鄧老師。鄧老師在這所小學工作了十余年,專門負責招生工作,對教育招生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和見解。鄧老師告訴我們,隆崗區小學是一所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專門負責就近的小學生入學??紤]到現實狀況,國家對學校進行了財政支持,就近上學的孩子享受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教育,免除了學生家庭的后顧之憂。公平,不僅僅是口號,落實到實處的,能讓群眾感受到的政策才是好政策。為民解憂,讓民放心,這才是人民的好政府。在教育局,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相關的教育政策,了解了教育制度設計,從教育層面來審視城中村的問題與未來。大量的資料讓我們感覺今天所行不虛。
(隊員在隆崗小學與鄧老師合影拍攝:方松林)
(隊員在區教育局前合影拍攝:陳勇)
(隊員慰問受訪家庭拍攝:陳勇)
至此,胸有“城”竹合肥調研團隊在合肥市區的調研活動全部結束。成員們返回家鄉,接下來,居住在合肥本地的隊員們將進一步在合肥周邊鄉鎮進行調研,繼續尋找目標人物,從外部視角來觀察城中村。進一步豐富獲得資料,為最終結果提供角度。我們希望用此次的實踐來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畢竟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僅僅看高樓蓋了多少。決定桶的容量的,永遠不是最高的那根木板,而是最矮的那根木板。希望有一天,合肥再無城中村。一點綿薄之力,雖小,卻不輕。愿學成歸來時,我們有更大的力量推動家鄉的改變,促進家鄉的發展。
團隊:安徽財經大學胸有“城”竹合肥調研團隊
撰稿人:楊潔睿 ?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