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的學習資源很多,可以說是達到了只要你想學,天天都有的學的地步。我們每天四處學習,享受那種成長的滋味,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在我們美其名曰不斷輸入,探尋自我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停滯在了某個段位無法向前的表現?
除了那些自己認同的感受,或者記下的筆記,畫下的腦圖,我們還做了什么呢?
如果永遠都處于學習-記筆記-學習-記筆記這樣的階段,那什么時候才能轉變自己的角色呢?
難道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卻仍然擺脫不了記筆記交作業的邏輯漩渦嗎?
今天看了采銅老師的文章合輯《深度學習的藝術》,其中對高段位的學習者具有的學習方法進行了闡述。通過提問、解碼、操練、融合四個步驟,對知識進行深度地學習。
看過后忽然覺得自己慣常使用學習方法,頂多能算作是幼兒園水平,原來真正高段位的學習者都是這么學習的。
1、提問
當學習一樣新知識時,我們不光要記錄那些讓自己有感觸的句子,寫下自己的心得,更重要的,是需要問問自己,為什么會對這句話有感悟?當前的知識哪些可以和自己以往的知識進行結合?在當前所學到的知識當中,有哪些內容是我后續可以繼續學習的?
以前的學習都是會停留在寫下心得,就認為有了收獲。可卻沒有留意從自身和知識的結合角度進行思考。
前幾天在聽微課的時候,了解到用費曼技巧記筆記的方式,每篇收藏到云筆記的文章,都需要經過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深入思考,這樣一篇文章才會永久保存下去。否則存在云筆記里,和存在網絡上并沒有什么區別。
這些方法的介紹,讓我覺得,其實當我們不斷涉獵擴展學習廣度的同時,真的不能忘記還有深度需要專研。就像是“T”字原理,那一橫越長,如果沒有豎的支撐,仍舊是站立不住的。
所以,當接收到新的知識的時候,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提問,是一個比較好的深入學習的方法。
2、解碼
解碼就像是把知識進行肢解一樣,我們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比如同一本書,在學到知識之后,可以嘗試從作者的角度,分析下他為什么要這樣寫,采取了哪些手法。
當我們帶著這種心態去重新看待同一個問題時,定然能夠得到不同的答案。也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收獲。
3、操練
這一點類似于我之前一直說的在水中學游泳,在路上學開車的概念。很多東西光靠理論是沒有用的,只有實戰才是最鍛煉人的。
比如有很多小伙伴看到別人做的圖片好看,自己也想去學習PS,PPT,可是自己對著菜單工具那么久,還是無法掌握軟件的要領,為什么呢?
其實缺少的就是實戰。比如你要給文章作圖,或者要制作一張海報,當這個需求清晰明確地擺在你面前時,有的放矢地去學習,自然會融匯貫通。
另外還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來驗證自己學到的知識是否真正掌握了,當你用自己的話去復述所學到的知識時,如果發現哪里是詞窮的,那可能就是沒有掌握良好的地方,就需要回過頭去,仔細對照反復研究。
4、融合
高段位的學習者,會想盡一切辦法,為知識創造融合的機會。
在我們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學習了那么多知識,要自己嘗試把它們進行結合,這樣最終它們才能變成你高競爭力的武器。
這么多高手用的方法,總結下來,覺得自己還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
如果學了很多知識,發現自己并沒有什么突破的時候,不妨試著朝深度進攻。如果總是停留在表層學習階段,那我們也將永遠只能做一個初級學習者。
是時候轉變下觀念,從追求數量上的多到追求質量上的精了。
我想這才是我們每個學習者的精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