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內容
? ? ?1、目的:了解小我生長的原理;理解情緒簡單處理機制的方法;通過觀察情緒來訓練分身術
? ? ? 2、分身術法則:靜觀其變
? ? ? 3、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摘選自李中瑩的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
? ? ? ? ? ??憤怒:給我們力量去改變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
? ? ? ? ? ??痛苦:指引我們去搭建一個擺脫的方向(繼續這樣做會繼續痛苦)
? ? ? ? ? ??焦慮、緊張:事情很重要,需要額外的專注和照顧;已擁有的資料與能力不足,須添加更多所需。同樣也指引我們找尋方向。焦慮、緊張常常跟本人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搞不清楚或者本人與系統的關系不清晰或者誤解有關。
? ? ? ? ? ??困難:指引我們去量化須付出的代價比可收到的回報更大。
? ? ? ? ? ??恐懼:指引我們找出不必付出的卻原以為需要付出的代價。
? ? ? ? ? ??失望:失望其實可分為兩種:對人事物的失望和對自己的失望。對人事物的失望必然來自想控制它們的企圖,無法如愿便失望了。對自己的失望來自不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就是解決的方向。所以,失望也是指引方向的情緒。
? ? ? ? ? ??悲傷:從失去里取得力量,使我們更能珍惜自己仍然擁有的,包括記憶。“珍惜”的意思是妥善運用。所以悲傷既指指引方向,亦給予力量。
? ? ? ? ? ??慚愧、內疚、遺憾:指引我們已經完結的事里尚有未完結的部分并轉化為完成的力量。
這些情緒是指引方向的,若明白了它們的意思,便能將它們轉化成力量推動擁有者把未完結的部分完成。關于這一點,家庭系統排列的學問里有關付出與收取的平衡概念很有幫助。
? ? ? ? ? ??嫉妒:嫉妒是中轉站般的情緒,有兩個發展方向:第一種是“我低你高,但是我相信我可以憑增高終而超越你”。這樣的嫉妒會變成“不服氣”,從而產生動力,讓這個人發奮努力。另一種是“我低你高,但是我無法增高或超越你”,這樣的嫉妒會變為憎恨。
? ? ? ? ? ??憎恨:“憎恨”尚未發現有什么正面價值和意義。這種情緒的意義,是要維持本人在無法提升、同時必須把對方拉下來的境界里,它基本違背了“本人有足夠能力去建立成功快樂的人生”的信念。來訪者既不接受對方比自己高的事實,又不能操控對方讓他降下來,亦不能提升自己去超越對方,內心會產生憤怒,并會把憤怒提供的力量用在企圖毀滅對方的行為上。在企圖毀滅對方的過程中,對方大多數不會被毀滅,但是自己卻毀滅了。把時間和資源浪費在那份企圖上,人就無法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原來可得的成功快樂的機會也就被毀滅了。所以,小心不要讓自己沾上這種情緒。化解憎恨的最有效方法是:讓心中充滿感恩。
? ? ? ? ? ?委屈:小孩子對父母的情結投射在其他人事物身上。委屈的意思是:“你沒有給我你應該給我的。”感到委屈的人把自己放在低位,把對方放在高位,操控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小孩子會覺得什么都是他該得到的,而且不管要多少、什么時候要,父母都有責任滿足他。而心理成熟的人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是自己的責任,對方沒有一定的責任要給我什么;并且,這里得不到,我可以去別的地方拿到。
? ? ? ??? 感恩:“恩”是本人沒有權利得到卻得到了的東西,對恩有感謝的感覺,就是感恩。小孩子有父母走在后面搞定一切,沒有感恩的需要。思想成熟的人才知道感恩,因此,不懂得感恩也是沒有充分成長的心態的表現。
二、訓練內容
三、訓練感受
? ? ? 1、負面情緒也是有正面意義的。任何情緒,只要我們直面小我,明白它要指引的方向,都能轉化為力量。這就是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
? ? ? 2、提高了對情緒的覺察和控制。在家庭里因為孩子的事兒,我是個很情緒化的人,我的家人也是。大家已經習慣于互相沖撞,互相傷害,又突然地互相和好。盡管沒帶來什么壞得結局,但是沖撞過程中的難過也是真實存在的。今天的課程讓我去反思了我們對情緒的處理模式,并將情緒的覺察和控制的刻意訓練提上日程。
? ? ? 3、發現分身術在處理情緒和言語方面或許比心理咨詢更有效。易仁永澄老師的魅力在于他僅僅利用了微信平臺就給幾萬人做了“心理咨詢”,而且比普通的心理咨詢更有效更具操作性。老師充分調動了我們每個人的正能量,讓我們覺察自身的不足并提供了可以自我操作的工具來面對小我的問題。而且還免疫了排斥咨詢師或過分移情咨詢師等心理咨詢中常見的問題。感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