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蒙臺梭利吸收性心智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獲得從三歲開始孩子的心智狀態是進入了有意識的吸收性心智,換句話說,在3到6歲的階梯中還是很清楚自己的意識中追求目標是什么,而且他們也給予成為自己的主人完成自己意識中的行動,而這個時期的運動經驗是成為自主個體的關鍵之一。
1、大肌肉的發展
? ? ? 在這個階段孩子使用自己的意志力,依照自己的欲望去訓練隨意肌,為了是隨意肌的運動能力發展良好,并聽從自己的意志在幼兒體內散發出如同火山爆發的能力,一再去重復自己想要達成的動作能力。
? ? ?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突然會很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穿鞋、穿衣、畫畫、自己拿筷子等,也會有家長的反饋,孩子會很不聽話了,他說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實這是作為大人對孩子的不了解,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事的欲望,這就是他內心和身體發育的一種需求。
? ? ? 蒙臺梭利在《吸收性心智》的十三章中提出:所有的動作都是一個最復雜、最精巧的機器,但是,就人類而言,沒有一樣是出生時就已經裝備齊全的,兒童必須籍著在世界上的活動,才能建立完成一切的裝備。
2、平衡感的發展
? ? ? 孩子是喜歡在線上走路的,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在矮圍墻上走,也可在花園的枕木上,看到孩子在上面搖晃的走著。蒙臺梭利教室的線上活動更是深受幼兒喜愛,這是孩子要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同時孩子也喜歡提重物或者背重物的訓練和強化肌肉能力。
3、手腕能力的發展
? ? ? 除了身體整個大動作協調雞隨意雞平衡的發展外,這一期的幼兒也急需讓手腕和手指尖的能力得以發展,所以當孩子在洗澡時你會發現他喜歡拿兩個杯子把水倒來倒去,喝水時也會情不自禁的去另找一個杯子來倒水。
? ? ? 在幼兒園中孩子喜歡幫助搬運桌椅,掃地、拖地、幫老師發餐點和飯等,這些都是腕力的練習,在蒙臺梭利教室中,日常生活練習的工作,如:擰抹布、擦桌子、掃地以及掃紙屑,撿豆子、剪的工作,也都是孩子發自內心喜愛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成就了他們內在需求的腕力動作發展。
? ? ? 就比如上學期工作的觀摩中,我們班小組耀禹媽媽觀看后反饋孩子一直做擦的工作和掃的工作,媽媽感覺到孩子沒有探索挑戰較難的工作,我覺得這就是孩子能力所需的一種行為吧。
? ? ? 幼兒階段是使自己的手更靈巧的關鍵階段,他們從各種工具的使用與創造性活動中,不僅練手指肌肉神經的靈巧度,以及手眼協調的神經發展,一個擁有靈巧雙手的孩子他的判斷力、思考力以及自發性分析力都會比一個手不靈巧的孩子來的優秀,所以蒙臺梭利說:人類的手是如此傾向于復雜,不只能使心智顯現出來也能使整個生命與環境進入新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