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收聽喜馬拉雅里邊的好好說話欄目,多半我都是開車時收聽,體驗很好,聽得很爽,聽時覺得醍醐灌頂,敲有道理的。過段時間再回憶,印象里只留下當時爽的感覺,人家傳達的理論多半忘光了,更別提要是跟別人分享這些有趣的理論,那更是超嫌棄自己干巴巴無聊的表述的。
日子久了,就會感覺,自己好像聽過很多牛逼的理論,但也就是聽過而已。
如何讓這些零散而不成體系的認知,有序完整地內化成自己的理論呢?
今兒,無意中感覺摸到了點門路,就是邊聽邊寫他們的內容。
寫的過程中,不是一句一句聽寫,二是寫要點,然后理他們的思維邏輯,畢竟這些節目是要播給聽眾聽的,增加趣味感和可聽度會添加很多“佐料”,而寫的過程就可以去除這些裝飾部分,留下主脈絡,這樣便于我們大腦的理解和記憶,這是輸入階段。
怎樣有趣地講給別人聽。腦子里對理論已經很好的認知后,講出來時要怎么講?可以繼續研究人家節目里是怎么講的,然后自己試著復盤,到時就會發現很多別人表達技巧上的妙處,有些小詞用和不用差別很大,通過這種方式多加練習,我想表達能力也會提高很多。
以上就是我今天琢磨出來的,還沒有實踐,后續再跟進實踐體會。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