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西部,有著一塊神秘而荒涼的無人區。那里是離天最近的地方,是挑戰人類生命極限的地方,同時也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的棲息地。
你說,它是地獄,因為它是生命的禁地;你說,它是天堂,因為它有奇特瑰麗的景致,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圣地!仿佛都不是,又仿佛都是。
《可可西里》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文藝片,是由陸川及其工作人員在可可西里待了一百多天所成就出來的作品,他把在可可西里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不加修飾,毫無渲染。
看完《可可西里》這部影片,有太多復雜的感覺。它里面沒有蒙太奇式的刺激與驚恐,大多是采用長鏡頭拍攝手法,給人們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為脆弱的生命感到惋惜,卻又無能為力。生命,無非二者――人的生命和動物的生命。
無知的盜獵者,勇氣可嘉的巡山者,這兩大陣營是人類生命的代表。死去的和活著的藏羚羊,是動物生命的代表。
在可可西里這個地方,所有的生命都顯得那么脆弱。
槍聲是個可怕的聲音,“砰”的一聲,一個生命就此終結!
被俘的強巴始終沒有被釋放,在解繩子的那一剎那,“砰”的一聲,鮮紅的血液噴灑在解繩者的臉上。這一刻,沒有多余的聲音,一個身體倒在地上,一個沒緩過來的表情和灑滿鮮血的面孔呈現在鏡頭前。再一聲槍聲響起,一直野兔從活躍到靜止。再一陣槍響,日泰,這個巡山者群體的領導者,一個雷厲風行的行動者,生命終止在雪山腳下,荒漠之中。
流沙是個可怕的東西,毫無提示,就這樣把一個人的生命帶走!
天,靜靜無邊,劉棟緩慢陷入流沙,恐慌抑或鎮定,一切都無法阻止生命無情的下陷,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眼睜睜看著流沙一點一點把自己吞嗜。一個人以及他的七情六欲他的善善惡惡就這樣消失于荒漠,沒有求救,沒有哀號。
人類是個可怕的東西,他們的貪欲可以讓一個物種走向滅絕!
在《可可西里》這部影片里,你幾乎看不到活著的藏羚羊。充斥著你的眼睛的,只有成百上千具鮮紅的骨架,鋪滿荒漠的羊皮,以及那死于人類槍口之下的人類。為了滿足內心的貪欲,他們可以殘殺動物,甚至可以傷害同類。
現實,也是個可怕的東西。
那些餓死在可可西里這片荒漠里的人,那些冷死在雪山里的人,誰不是沒有熬過現實的折磨,通通毀在了它的手里。依稀記得這樣一個場景,馬占林被問及為何要為了五塊錢而去幫盜獵者剝羊皮?馬占林說:“我以前是放牧的,放牛,放羊,放駱駝,這個草叢變成沙灘了,牛和羊都沒有吃的了,賣的賣了,死的死了。現在人也沒有吃的了,活不了了。”這段樸實的話,讓我們看到人在現實面前的無奈,也警示著人類要和自然和平相處,現實才能對人類好點。
我被堅定的信仰所震撼,我佩服,這一群自愿加入巡山者行列,為保護藏羚羊而獻身的英雄。
不是每一個人都為利益而出發,有更多的人在為世界奉獻自己的生命。至少,在可可西里,就有人在為維護人與自然的關系與盜獵者抗爭。
日泰,是一個志愿的行動者,是一個有責任的領導者,是一位父親。他為了保護最后的藏羚羊,帶領一群人去與盜獵者抗爭,最后死于盜獵者的槍口之下。臨死前的最后一句話:“放下槍,跟我走”。這是最后的抗爭,也是信仰給予他的力量。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是一個矛盾的人,他也曾賣過羊皮,可是這都是為了挽救生命。他依然值得我們敬仰。
在荒漠中,馬占林也憑借生命的信仰走出荒漠。更讓我們吃驚的是,三個因車輛損壞而留在荒漠之中的人,頂著大風雪,走出了這片禁區,看到了公路,有了生存的希望。盡管有著恐懼,但堅定的信仰,讓他們擁有活下去的希望。還有那個駐扎在看守站點默默守候三年的人,用信仰戰勝孤獨,在荒漠之中堅守著。
劉棟,是影片中的另一個矛盾者。他可以丟下自尊,去向一個女人借錢。懷揣著拯救兄弟的生命的信仰,在集好一切物資后,迅速開車去荒漠中營救自己的兄弟。當車輪深陷流沙之中時,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下車尋找解決辦法。當自己深陷流沙之中的最后一刻,依然在奮力掙扎。
這群美麗的志愿巡山者,本可以去做其他的職業,卻選擇放棄一切來到可可西里。他們用信仰堅守在可可西里這片荒漠之中,只為保護瀕臨滅絕的藏羚羊。他們是崇高的,他們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敬佩。
白衣的少女,天葬師的刀,盤旋的神鷹,頌經的喇嘛……這一切紀念都是對生命逝去的一種警示。
道一聲“保重”,沒想到這一去就是永遠的離別。
那個地理學家說:“在這里,你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可能是人類得第一個腳印”。
可可西里,這個神秘的地方,我看不到生命的強大。每一個深邃的眼神里,似乎都預示著生命即將逝去。
而信仰的力量是偉大的,我們本沒有走出去的力量,但我們有活下去的信仰。
在與現實搏斗的這一刻,信仰,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讓每一個內心恐懼的人都充滿勇氣,向死而生。
生命本脆弱,信仰卻無敵。
在可可西里這片生命的禁區,我們會感受生命的脆弱,更能感受到堅定的信仰。
這是藏羚羊的天堂,是信仰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