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逛宜家在2011年的4月份,接近夏天,但是仍然殘留涼意,記得在路上買了身上穿的這件小開衫,這次巧合,又穿……有那么一霎那,差點為自己感動,是,心中有那么一絲顫動。
嗯,只是顫動一下,越來越習慣一個人走在路上,抬頭看看天空,莫名中會感到一絲苦澀……習慣一個人靜靜的在圖書館找一個角落,一坐就是一個下午,并不是想看書,只是不知道要做什么……習慣了一個人逛街,茫然四顧,發現沒什么需要的東西,卻還是需要五顏六色的商品填滿眼睛,填滿整個心緒……也許這就是一個人的孤單寂寞冷。
又一次莫名其妙的走進宜家,真的沒有任何需求,其實就是有一種感覺在驅動——重新走一下走過的路。記得第一次是懷著對未來的憧憬的:有愛的人,有自己喜歡的風格的家,還有一個可愛的小baby……也許這種家居店就是很能給人營造這種有愛的氣氛吧。再次走進,更強烈的感受到家的需求。打開手機,給同學發了一條短信——真是年紀越大,就越愛逛家居。。。她回復,那是女人天性愛家。也許吧。
宜家風格很大部分旨在節約空間,還記得曾經看過一個蝸居風格的裝飾風,格局確實很緊湊,共分三層,下面是客廳,中間臥室,在往上算是書房。如果不是看到,誰能想象到這種三合一的風格。其實書房并不成書房,只是多了一個個性的書架和可折疊的電腦桌,僅僅這樣,空間就被全部利用了。雖然比較擁擠,卻也不失溫馨。在房價居高不下的現狀下,也許只能將重點放在空間節約上啦。深思一下,難免也會出現傷感,我未來的家也前途未卜,不知道是不是也必須做成這種蝸居風。。。
走進廚具區,看到一套不算漂亮,但很有風格,紅色的木頭櫥柜,裝飾成古典小軒窗的風格,各種廚具各得其所。。。整潔大方,看到一個胖胖的大叔在測量尺寸,想來定是有一個漂亮賢淑女主人。或者大叔本身比較賢淑,,擅長廚房勞動。??出了廚房,接著臥室裝修,我想廣州宜家格局真是好,做完家務肯定比較的累,這個時候走進臥室,躺下睡一覺該是多么舒服。嬰幼兒區,很多準媽媽在為未來的小寶貝精心挑選,都裝載滿滿的愛心。很喜歡一款嬰兒吊帳,應該是個girl的,花邊很漂亮,很浪漫。
雖然沒什么需求,也能磨一個下午的時間,各種小物件都比較精致,但是個人不喜歡塑膠花裝飾,可能也即是為了迎合當前的各種虛榮文化吧。出來的時候已經大約四點了,出口處排了長龍般的隊,那是宜家瑞典食品屋。最出名的是甜筒和熱狗,民意認為超越KFC和McDonald's,而且物美價廉。當然墨魚丸也好好吃。
寫到最后,已經偏離了原來的主題,原來忘記也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