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家長對題型的拓展的方向不如我們常年第一線的老師熟悉,所以講了后孩子難以舉一反三。今天有兩位孩子的作業是家長幫助過的,一位在試講中被問住了關鍵部分,另一位沒有做出同類型題(只換了數字),家長的辛苦一陣效果不佳。
所以一般避免家長辛苦又無效,建議 學校的基礎題家長們可以幫忙講,但奧數和難題就交給老師和孩子自己,讓孩子回來講給家長聽。如果家長都能聽懂,說明他上課認真了且真的懂了。
2.大多數同學在正確答案上并不會再做筆記,因為家長幫忙后,答案是對的,過程又占了較多空位,所以老師的方法再巧,但因上述原因就沒再補充筆記,通常都要老師提醒,才會補充。畢竟年紀小,重答案不重過程。
3. 老師和家長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孩子能力有限難分辨。我經常碰到給小學生講題后說我講錯了,仔細一看,其實是老師綜合算式我是分步算,孩子自己算錯了,兩式完全一樣卻分辨不出來。給初高中講題卻沒出現過講錯的情況,因為他們能分辨出相同之處。試想我和小學生講題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何況家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