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環境
宏觀環境除了對服裝選擇(消費者)有影響之外,也對服裝營銷(供應商)產生莫大的影響。
1.自然環境: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候變暖,不知不覺間,春秋兩季逐漸萎縮,冬天也將走到它的冬天;夏,將雄霸天下。中國的南方更加典型。此非危言聳聽,科學家之真言也。愚以為:夏裝需求最多,供應也應最多。
2.經濟環境:毋庸置疑,我國的綜合實力已遙遙領先,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購買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然而,近年因房價與物價的飆升,導致購買能力與購買行為不成正比。愚以為:購買行為以理性為主,售價須適中、宜廉不宜貴(至少目前應如是)。
3.政法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由臺前退到幕后。服裝從此解放。千遍一律的服飾已經銷聲匿跡。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尤其年輕人,“老土”皆被擯棄。愚以為:全世界皆走向時尚,創新是永遠的主題。
4.文化環境:隨著經濟的一體化,文化也全球化。服裝已成為時尚的領頭羊。品味與品位,潛移默化。愚以為:需求已邁向高峰——實現自我,服飾藝術可大展拳腳。
5.風俗環境:除了小數民族依然保留其特有的民族風格外,沿海地區的穿衣理念空前開放,基本與歐美日水乳交融。愚以為:青春一族思想最前衛,設計如果因循守舊,必敗無疑。
6.技術環境:科技日新月異,服裝工藝水平亦臻登峰造極。那些毫無藝術的服飾將被歷史長河所淹沒。愚以為:一流技術創造一流品牌。
二、微觀環境
1.內部環境:這是品牌的時代。要穩住品牌的根基,從研發、生產到一線銷售必須環環相扣,緊密溝通。公司的人才戰略令公司的組織牢不可破,各項工作都能左右逢源,然而,終端欠缺靈活——供需不夠完善。愚以為:一線導購最清楚本地的顧客需求,應有進貨的選擇權。
2.中介環境:供應商的質量與代理商的服務絕對不可忽視,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百貨是我們最重要的中介商,我們是這個整體的一個部分,它的顧客就是我們的顧客,我們的顧客就是它的顧客。新會青春一族的消費,一般都集中在步行街。光顧百貨時裝區的相對較少。這正是我們的短處。幸好我們得到不少女孩和少婦的青睞。愚以為:我們的款式應迎合大多數喜歡逛超市或商場的女士的口味。
3.競爭對手: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們的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真維斯、以純、左丹奴;在新會也不例外。愚以為:我們的產品、價格與促銷,都不能我行我素,應求同存異,有的放矢。
4.目標顧客:我們將目標顧客定位在18到35歲的青春一族,所以他們就是我們的上帝的上帝,我們要做的就是滿足他們對服裝產品的一切需求。新會年輕人的消費心理是求廉與求美并重。愚以為:我們的產品除了款式要新穎別致外,價格定位不能脫離新會消費者的需求實際和競爭對手的標價情況,特價和打折是最好的策略,換言之,又靚又便就最好。
5.社會公眾:眾口鑠金,人言可畏,好口碑勝過廣告,丑事傳千里,都是公眾力量的體現。愚以為:搞好公關的同時,要狠抓質量和服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200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