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何你只用一種方式了解某樣事物,你就不會真正的了解它。秘訣在于如何講其與我們所了解的其他事物想關聯。通過關聯,你可以將想法內化于心,每個人都不一樣,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可以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法。
? ? ? ? 這種學習方式,我可以稱為整體的學習方式,也就是盡可能的關聯更多已有的經驗和學識進來。避免在學習過程中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誤區。能掌握這種方法,會使得學習效率成十倍百倍的提高。當然這種開始時是會比較緩慢,一旦達到一定的熟練度和臨界值,后續的學習效率將會至少以十倍或以上的速度提升。正如PPT達人秋葉所說:“中國大學生讀書的特點就是上課隨便聽,考前瘋狂記,然后半年忘光光。” 正是這種碎片化學習方式導致學習效果不好,系統和整體全面的學習模式,會讓我們可以花費更少時間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在這之前,你還需要利用你現在的學習模式,慢慢的接受和學習整體學習的思維和模式。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緩慢,但是你需要不停的去練習。
? ? ? ? 為什么要寫這么一篇文章了,那就是在我的觀察學生的過程當中,學得好的同學總在試圖找尋知識間的關聯性,而學習得慢的同學卻往往只會死記硬背。當我懂得了這個道理后,反悟一下自己,自己覺得很簡單的事,為什么學生就是不理解了,原來自己的思維模式也是找關聯性,將認同的觀點和知識進行進一步的融合且關聯,并把它變成自己的觀點,然后敘述出來給學生。如果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的,那么就證明自己是對的,如果大部分沒有理解的,那只能證明自己了解的還不夠多,不夠全面。不能多例子的舉證,那么這個時候,就更加需要多去尋找向關聯性和知識的深層次的本質了。從這個時候起,我覺得更應該整體性的學習。同時也很困惑,是不是應該把這種好的學習思維和方式教授給學生。那個時候起,我對高效學習就更加感興趣,并且去研究這個課題。
? ? ? ? 此篇文章是對我自己的學習經歷和他人的學習案例研究的總結和概述,主旨不變,就是學習是碎片化的沒錯,但是我們需要把碎片化的東西集結起來,把知識和規律串聯起來,這樣才能夠學得更好,懂得東西更多。這個方式很好的體現在現在的分科治學上面,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分門別類的學課,前人為了使后人更搞笑快速的學習和使用更多的東西,就把相關聯的東西穿在一起,形成了學科。當然這是前人為我們分類并且建立的聯系,對于你個人來說,在如何分類和建立關聯上,你一定會有非常個性化的方法。
? ? ? ? 我的終旨是希望大家高效的學習,少點死記硬背。學完這門課題并不是結束。而是你應用新的思維和新的方法來學習的開始。也許不是我所講得每個方法都是有效的,因為每個人不一樣,思維、理解、記憶和應用場所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正如我上一段最后一句話所講的,你一定會有自己的個性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