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顛覆了我對祁紅原有的認知。
第一幕 參觀茶廠
廠長帶眾人參觀紅茶制作,我不禁眉頭一皺,心生疑問。
祁門紅茶有兩種葉形,分為:卷曲的紅香螺和細長的松針。他們各自占據一定的價格高地,從顏值上面還真難看出好壞。
有的人喜歡卷的,有的人喜歡細的,原以為只是長得不一樣,其實不然。
根本原因是鮮葉等級,而分水嶺在于最后一道工序,做形。
松針的鮮葉等級高,香螺相比略低,好的鮮葉會做成一根根的,細細緊致的,一副在喊“我要戳死你”的形狀,跟松針一樣,香螺是卷卷的,就跟燙過的劉海一樣卷。
松針的工藝是手工為主,在萎凋揉捻發酵后,需要人工反復翻炒才能形成。香螺也有手工的,但是太麻煩,大多用機器都可以做。
第二幕 聞香采茶
在采茶的時候,我聞了聞竹簍子里的鮮葉,一股香香的味道,咦?為什么沒有青氣呢?
茶葉的制作工序,本質上圍繞著“如何讓香氣散發出來”的命題展開,而香氣散發出來的同時,青草氣也隨之而來。
大自然賦予了茶葉美好的香氣,也賦予了難聞的青氣,真是如同陰陽般的存在。
第三幕 茶顏觀色
曾經以為,湯色的金與紅是好茶的決定性指標。
恭喜我,又答錯了,這并不是絕對的。
并不是紅色就一定好,也不是金黃色就一定好,顏色只是茶紅素和茶黃素的含量不同。
也就是說,海拔1000多米正山小種金黃的湯色,與海拔560米的祁門紅茶艷麗的紅色,這兩者并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樹種、山場的區別。
第四幕 花蜜香韻
眾人,我泡茶醉,端起垂紋品茗杯,細細地聞著祁門獨特的玫瑰香,茶,越香越好嗎?
當然不是!
茶中的香氣在實驗室里又幾十種,而人類的嗅覺味覺只能識別一部分,真實的感受是大腦的綜合感覺。
一款紅茶,香氣聞起來舒服,集束且幽靜,氣韻悠然地從下通透全身,那便是好茶。
只有濃郁的花香,沒有通透身體的感覺,次之。
香氣很濃,但感覺是散開的,是在天上風箏在天上飛的,再次之。
連花香都沒有,那就很差勁了。
本次游學第一篇,獻給@祁門紅茶,感謝@程院長的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