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拔除術術中并發癥。
牙拔除術可能在術中和術后發生一些并發癥,其中牙拔除術中的并發癥有以下:
(一)暈厥,拔牙術中由于恐懼,疼痛等原因有時會發生暈厥,其發生原因,臨床表現和防止原則與局部麻醉時發生者相同,經適當處理恢復后,一般仍可繼續手術。
(二)牙根折斷,牙根折斷是拔牙術中常出現的并發癥,造成牙根折斷的原因很多。如:所拔牙的牙冠破壞廣泛,或有較大充填體,對于一些老年人的牙,死髓牙,根管治療后的牙,牙體組織的脆性大,容易折斷,牙根外形變異,出現彎曲,根端肥大,粗大多根,額外根,根分叉過大等情況,根周骨質因各種病理生理因素(慢性根尖炎,老年人等)致密性,造成彈性降低或牙根固連等都容易造成牙根折斷(對于短小的小于5mm的短根,根周無炎癥,取出創傷大者,可不拔除,后期觀察)。
(三).軟組織損傷。
1.牙齦損傷,多為撕裂傷,也是術后出血主要的原因之一。
2.鄰近軟組織損傷。
(四)骨組織損傷。
1.牙槽突骨折,拔除上頜第三磨牙時,易造成上頜結節骨折,拔除下頜第三磨牙劈開或挺出時,可造成舌側骨板骨折,拔除上頜尖牙時,容易發生唇側骨瓣骨折。
2.下頜骨骨折,作為拔牙的并發癥,下頜骨骨折極罕見,易發生幾乎皆在拔除下頜第三磨牙時。
(五)鄰牙,對頜牙損傷,鄰牙有大充填體,全冠修復者,拔牙術中易發生修復體脫落,鄰牙損傷的可能,對頜牙損傷易發生在拔下頜前牙,因拔下頜牙最終脫位力是向上。
(六)神經損傷,拔牙時可能損傷的神經有頦神經,舌神經,鼻腭神經,頰神經和下牙槽神經。鼻腭神經和頰神經經常在翻瓣手術時切斷。對于損傷下牙槽神經的,可使用促進神經恢復的藥,如維生素B1,B6,B12等,亦可理療。下牙槽神經多可在半年內恢復,舌神經損傷,恢復較慢,故應力求避免。
(七)顳下頜關節損傷,顳下頜關節可能因開口過大,時間過長,而發生脫位,尤其是既往有顳下頜關節脫位史病人,因此術中固定托往下頜十分重要。
(八)斷根移位,斷根移位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上頜竇底位置低或根尖病變破壞了竇底骨質易發生斷根移入上頜竇。
2.下牙槽突舌側骨板愈向后愈薄弱,故下頜磨牙的斷根甚至整個牙均較易被推向舌側,進入下頜骨舌側骨膜下,或穿破骨膜進入舌下間隙,下頜下間隙乃致咽旁間隙。
3.拔出上頜阻生前牙時,偶可發生牙或根進入鼻腔。
(九)口腔上頜竇交通。口腔上頜竇交通多發生于上頜磨牙取根致牙根移入上頜竇,竇底穿孔,也可因磨牙根尖病變致竇底骨質缺如,搔刮病變時穿破竇底,如小的穿孔(直徑2mm左右)可按拔牙后常規處理,使牙槽窩內形成以高質量的血凝塊,使其自然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