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意練習與“1萬小時天才定律”有關系,格拉德威爾在《異類》書中說,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得超凡。1萬小時本身都值得商榷,1萬小時的話務員很多,變得超凡的不多;1萬小時的鋼鐵工人很多,變得超凡的也很少,我們身邊大部分人都工作超過1萬小時,變成超凡的真的很少。這個定律可能像表達的意思不是像我們這種從事普通工種的人吧,可能是球員、歌手、演奏家之類的,但就是這些職業,成為超凡的人的比例仍然是很少。所以我覺得首先從心態上要考慮,你就是經過了1萬小時的訓練,沒有成為超凡能怎么樣?生活還要繼續。但是你可以成為什么呢?起碼可以成為熟練工,可以成就健康穩定的心態,成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 那么怎么可以成就超凡的人生呢?或者怎么理解超凡的人生呢?作為一個歌手紅極一時是不是就是超凡的人生呢?我理解超凡的人生還是要有持續的學習能力,持續的成長能力,可以影響更多的人的能力。刻意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成就超凡的人生,但不是說你刻意練習了,你就超凡了。只是在追求超凡的路上,你比別人更加努力了而已。
?? 什么是刻意練習?是不是像高中時候有些同學天天死讀書,讀死書呢?那樣根本沒有效果啊,成績也沒有增長,你的心智也沒有提升啊。所謂刻意練習我理解其實是聰明的練習,就是有頭腦的練習,不是瞎胡練。關鍵在于訓練者必須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征(或者說是思維套路吧,總是整專有名詞),才能進步(也別突飛猛進了)。心理表征按照成甲所說,就是指的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問題式對應的心理結構(感覺還是思維套路吧),成甲也覺得心理表征有點裝,就用另一個概念來繼續忽悠大家,把心理表征叫做“元認知”。
??? 元認知就是對我們思考過程的思考,就是你當時是怎么想的?刻意練習就是要反復提升這個水平,就是當時你怎么想的,像反芻一樣不斷翻出來問問自己,當時是怎么考慮的,你瞪著倆眼看半天書是在干嘛?學到東西沒有;每天忙忙碌碌瞎折騰,有收獲沒有?像我們項目也是一樣,討論過來討論過去,有結果沒有?這些都是元認識的使用范圍吧,不要老是盯著你做的事,要盯一下為什么做這個事,可不可以更好?“不忘初心”感覺和這個很像。其實很多的思維套路都是提升元認知的能力,就是提升認知的能力。我們必須通過懸掛假設、反思、矯正假設等一些列方法來改變它,感覺都是拽名詞,就是沒事反芻的能力吧。刻意練習最關鍵的不是掌握具體的臨界知識(也是拽的名詞),而是要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有意識地應用更高級的套路,提升元認知能力。
??? 這一點我有點不同意見,成甲天天太鉆營多思維、認知啊、套路呀,明顯感覺說的自己都不信了,所謂刻意練習就是分解動作(思維),不斷練習,有人指導,經常糾偏吧,看看足球、籃球運動員。說的太虛根本就不會影響到別人的。
??? 怎么通過刻意練習來掌握臨界知識和提升思維能力呢?三個方面:1是對基本核心知識劃小圈,就是分解再分解;2、將基本知識組成成更大的知識能力單元,學會了余弦定理才能更好的理解波動,學習了貝葉斯才能更好的理解概率;3、將各知識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
??? 學習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擁有正確的底層關鍵知識的數量以及調動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體現。你學習了各種算法的優劣勢才能更好的理解人工智能啊,才能理解人工智能的局限,才能不像有些記者一樣泛泛的把別人的成就夸大一番,才能體現的像個專業人士啊。填的坑越多,走的路越平吧,任何專業知識或者專業道路都是這樣的。
? ? 感覺成甲都沒有說透,或者他也沒有理解透。你就是掌握了所有這些認知、框架或者模型,做成事或者成就超凡還是很難。但是沒有關系,只要你愿意改變、追求超凡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