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道有沒有人聽樸樹最新推的《清白之年》,反正我聽了后就立馬愛上了這首歌,比樸樹之前的所有歌都愛,上次這么愛上一首歌應該是在好多年前,突然在廣播里聽到了的許巍唱的《執著》,那時的我還在吊兒郎當的上學,毫不夸張聽那首到高潮部分時頭皮在發麻。而這首清白之年讓我內心無比的平和。
這些歌與其他隨著時間流逝的歌曲所不同的我想應該是“生命力”。他們的流唱時間不是幾個月,而是好多好多年,就像現在的高中生畢業仍然會唱著《那些花兒》流淚,就像鄰居一個50多歲的老大爺對樸樹的《白樺林》鐘愛了好多年。
現在的樸樹在小女生們看來是有些內向溫和的大叔,但是就從他上綜藝節目說“缺錢”看,他還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永遠閉著眼睛唱歌的憂郁男孩。年齡改變樸樹的了相貌,甚至是脾氣,但沒有動搖他的信仰。
信仰是什么?我很難解釋,至少我很難用一篇文章向你解釋他,因為這不是數學的證明題,只要滿足了1、2、3的條件那么他就是可以說是信仰。如果說藏地朝圣者的信仰是佛教是拉薩,那么樸樹的信仰就是音樂。為了音樂放棄了首都師范大學的學業,為了音樂他至今還是在北京租房子,一輛奧迪開了好多年,據說修車的錢都夠再買一輛了。現在的一些小明星隨便接個廣告上個綜藝都比他有錢,可這就是樸樹。他缺錢然后上綜藝,我想很大原因不是因為他生活中物質上的原因,而是他沒有錢做更好的音樂了。4月底時隔14年終于《獵戶星座》終于和歌迷見面,原本計劃2歌月完成3-4首新歌,結果因為樸樹對音樂的執著9個月才完成一首,可是這樣做的音樂卻因為后期的資金跟不上讓前期的所有努力全部浪費掉。他在北京演唱會上哭了,他說“完全失控了,如果小建(經紀人)不攔著我,我不知道會做什么,感覺之前做的工作全部被浪費掉了。”
現在的音樂市場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買唱片的年代,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音樂早已成了很廉價的東西,現如今又有又有幾個人聽音樂去付費?可即使這樣樸樹開始依然堅持不做廣告,不上綜藝。當樸樹走上綜藝舞臺,說“我缺錢”臺底下卻笑倒一片時,不知道多少人心里和我一樣是揪著疼的。不因為別的,只因為那是樸樹!為了音樂一直倔強的不低頭的樸樹,那個認真做音樂,純粹做音樂,對自己的音樂極度苛刻的樸樹。可我們還是欣慰的,因為樸樹上綜藝的理由不是娛樂圈模板式的,而是樸樹式的。不管是上綜藝的樸樹,還是窩在家里的樸樹,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更好的做音樂。這就是他對音樂的信仰。
二、
從去年開始喜歡上一款播客節目,主播是一個新聞專業的女孩,堅持做這期節目兩年多了,前不久粉絲剛剛突破15萬。這兩年是女孩人生尤其忙碌的兩年,大四畢業、去國外讀研、準備研究生畢業,回國找工作,可即使是這樣,她的播客節目一直堅持著,雖然更新的速度或快或慢,但是它始終在沒有停止。
沒有嘗試寫作的人可能想象不到30分鐘的稿子是個什么概念,平時幾分鐘的演講就得千余字,如果換算成30分鐘,想想這是個怎樣龐大的數字,這其中要查資料,要合理安排結構,修改語句,最重要的是得有寫的靈感,對于一個對自己文字和播音要求嚴格,不允許出殘次品的人,每一個30分,從立意、找資料、提筆、初稿、定稿,再到調試設備播出來,那真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工程。不是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
前幾個月我也從她的節目中感覺到了疲憊,可能是節目與工作的沖突或者是其他,我一度擔心她放棄,因為播客受眾實在有限,好多好的節目都輸給了現實中的生活和工作,畢竟沒有人能夠脫離世俗。可是今天聽她最新的節目知道,她辭職了,辭掉了待遇很優越的工作,那個她很辛苦獲得的工作。在一番艱難的選擇中,穩定的收入輸給了心中的信仰。從此開始過隨時可能會斷糧的生活,可是從她的聲音中我聽出了堅定,做有品質真實、有情懷、有內容的節目。當時我就想這是播客界的又一個樸樹。
我常常把自己代入他們的角色,就算把我現有的勇氣乘以10,我好像也也沒有那種破釜沉舟的不進則退的魄力。這時就無比羨慕和欽佩他們,不因為其他只因為他們擁有一個東西叫信仰。
如果說世界上最奢侈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信仰應該是答案之一吧。擁有信仰真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