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運營是大部分的初級用戶運營都會遇到的基礎工作,也是屢試不爽的圈人手段。新人在最初接手群組運營時,可能會頭大,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群如何管理,如何達成活躍或者成交指標,形形色色的群有沒有什么規律可循。本文將以作者所在的在線教育行業為例,來簡單闡述群運營的規律。
一、群定位
1、運營目的是什么?
*無差別圈人,作為蓄水池。這是最常見的群運營目的,尤其常見于線下培訓,把潛在學習者、購買決策者以及活躍用戶圈進來,在通過互動了解其需求,分流到其他更精準的群里,準備轉化。例如邢帥教育、新東方等。
*精準轉化,作為轉化渠道。例如滬江旗下的CC課堂,經常會在公開課的預約頁面留下QQ群號、CCTalk群號等,用戶愿意加群則表示對該方面課程有較強學習欲望,方便運營人員提醒開課,售賣課程,對課程出勤率、成交率都有較大幫助。
*小圈子,作為特權區分。例如學習社區的種子用戶、意見領袖用戶,用戶運營人員通常會用QQ群等圈起來,便于影響和控制,同時作為高級用戶的榮譽,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著一種區別于普通用戶的特權,例如可以提前體驗產品功能等。
*公共服務。包括用戶反饋、各種咨詢等等。
2、群的規模多大合適?
*需要先評估自身運營力量能夠支持多少群,我認為1個用戶運營同學全職負責群運營,并對指標負責的話,5-10個群較為合適。要知道,聊天也是很累人的。
*300人以上群,我稱之為大群;300人以下為小群。每個群人數的決策,要根據群運營的目的來選擇。大群成員屬性分散,轉化難度高,干擾因素多,但是成員加入門檻低;小群成員屬性集中,目的性強,轉化相對容易,但是對群成員、運營人員專業度都要求較高。
二、第一批群成員從哪里來?
1、比較適合大群的方式。大群成員屬性分散,無需非常精準,則一般選擇來量快,獲取成本低的方式。但是這類群管理成本大,運營成本高。
*批量導入。作者所在教育公司有自己研發的群組聊天工具,事先篩選出符合你運營目的的用戶ID,然后批量導入群組。該手段立竿見影,但是耍流氓給用戶的體驗不是很好。然而用戶的目的是學習,如果進入群組后,能讓用戶發現他想要的東西,也不會太反感的。
*意見領袖推薦。例如說,授課老師。在學習閉環中,老師是最大的意見領袖,可以要求合作的老師把群號加入講義,或者口頭廣告邀請學生加入。有些在線教育公司也會有虛擬的班委,班主任,小助手,學霸,這些班級中的關鍵節點都是優秀的資源。
*策劃活動圈人。非常常見的此類圈人是“產品體驗官”,大部分產品都會希望有一批核心用戶,用作產品灰度發布等,那么運營就會策劃專門的“捉蟲”“招募體驗官”等活動吸引有興趣的用戶加入。
*硬廣,抱別人大腿引流。例如公開課的預約頁面,老師的個人博客,學習類社交平臺,別的小伙伴活動里加個小尾巴等。當然你自己能掌控一些廣告位是最好。
*撒廣告。兄弟業務搭便車,類似QQ群挖墻腳,換量推廣等等。在大公司比較好操作,因為兄弟業務多少會給點面子,不會刪你的廣告小尾巴之類的;如果是小公司去別人的業務里撒廣告,容易封號刪帖被踢出群等。
2、比較適合小群的方式。做小群的,通常是對群成員某方面屬性要求比較高,因此對群成員的準入門檻比較高,圈人速度慢,更適合精耕細作,寧缺毋濫。
*大群推廣方式嚴格篩選準入,就是把以上方式提高門檻。
*調查問卷。問卷除了可以了解用戶對你問題的答案之外,還是一種良好的篩選用戶的工具。
*熟人邀請。這個不用多說了,知乎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是保持第一批用戶質量的好辦法。
相關閱讀:《群運營入門2:運營和內涵型話嘮》
【ps.文章是原創,需轉載要聯系我授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