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人都成了低頭黨,地鐵里、商場里、工作場合、餐桌上、路上…,每個人都在低頭看著,有人在刷朋友圈,有人在看劇,還有人在瀏覽著各種網頁…,那個神奇的屏幕里仿佛有著更加神奇的世界,把我們從現實生活中吸走,投入其中而不亦樂乎。
相對于其他人,我一直都是后知后覺的,但漸進中,手機里仿佛也已經被各種App充斥,瀏覽一遍就要花費好長時間。自從練習寫作以來,由于電腦反應遲鈍,大部分文字也都是通過手機輸入,所以視力的下降,令我不得不去思考關于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的問題。
[1]
大概從2000年以后,手機才逐步普及,從早期的只能接打電話、發信息到今天的智能手機,瀏覽、交際、學習、共享等功能日益拓展,手機如同一個微型電腦一般,成為了生活必需品,滿足了人們基本娛樂、辦公需求。
一是其廣泛性,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機包羅萬象,能夠滿足不同身份、職業、年齡人的差異性需求,只有想不到,沒有網上查不到的,內容涵蓋應有盡有,輻射范圍廣之又廣。
二是互聯性,小到朋友圈,大到跨地域、種族、國家…,網絡讓一切皆成為可能,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知識、信息傳播的路徑。
三是便利性,與電腦相比,智能手機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便利性,隨手可得、隨處攜帶,時時刻刻可以互聯互通,由此也導致了大街小巷的低頭族、手機黨。
[2]
當然,以上都是一些淺顯的智能手機優勢,我們沉浸在其中,享受著其便利,不自覺中成為了手機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
一是許多人開始用屏幕與世界打交道。到旅游景區游玩,所有人習慣性的下車照相,而不是真切的去感受現實的美;同學聚會每個人都手拿一部手機,刷微博、聊朋友圈,聚會現場遠沒有圈里熱鬧;節假日全家團聚,每個人也都抱著一部手機,搶紅包、發信息,祝福都在網上…,仿佛那個屏幕里才是現實,而真實的世界卻不在真實。
二是慢性病入侵。低頭黨、手機族最容易產生的就是視力下降、頸椎病以及由于缺乏運動導致的身體素質降低、抵抗力變弱。曾經,當我手機里沒有如此之多App時,每天看手機的時間非常有限,當時最奇怪的就是大家一直在玩什么,如今手機花費的時間多了,視力首先下降,其次就是偶爾頸椎也不舒服了,這就是智能手機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由之產生的最直接負面影響。
三是更有甚者部分家長用手機來哄孩子。過年回家見到一些被手機控制的年輕人,當孩子哭鬧不聽話時,居然直接拿出手機給孩子玩,這一招確實管用,孩子馬上不鬧,可是如此教育方法著實令人擔憂。
手機帶來的弊端不僅這些,正如它的優勢一樣,有著多少優勢就有可能隨之產生多少劣勢,優劣相輔,潛移默化中影響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3]
70、80后的兩代人,小時候沒有智能手機,每天放學后跑到街上和小伙伴玩耍,爬山、跑步、打羽毛球…,無憂無慮中是滿滿的泥土和自然氣息。
近來由于視力原因,我嘗試著減少看手機的時間,除了必須要回復的信息、每天的TED學習之外,其他時間盡量不去觸摸手機,尤其是朋友圈、淘寶等,一天下來,眼睛不像過去那么累了,心情也沒有太壓抑多少,晚上再刷朋友圈仿佛也沒有錯過什么。
原來我們真的有太多無效時間浪費在了手機上,并且當一個人刷微博、朋友圈的時候也正是空虛無聊的時候,越刷越無聊,不僅令生活變得沒有了意思,而且不良的用眼、低頭習慣等直接導致的就是疾病,日積月累身體終會向我們提出抗議。
[4]
現實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是如此,即使眼睛一片昏花、頸椎頻頻預警,依舊不能克制住拿起手機的手。因為生活實在是太無聊了,沒有了手機,不知道該去做些什么,手機成為了克服自身有限性、恐懼的靈丹妙藥,大家依賴它,同時又受制于它。也許只有“找到自己”才是解決手機控的良策。
運動、讀書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無聊了,拿起手機的那一刻,可以選擇起身活動活動,轉轉腰、扭動扭動頸部、做做眼保健操…,很快渴望玩手機的那股勁兒就會過去;當然,也可以選擇讀一兩頁書、干點體力活、做做家務…,重點是不要放縱自己,稍微調整轉換一下行為模式,欲望就會慢慢降低。
不要說我做不來,更不要給自己找各種借口,當手機發展到今天,當消遣娛樂成為手機功能的主軸時,手機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充分利用好它的互聯互通性,但不被其所控制,才是真正的進步和成長。
是你在控制手機,還是手機在牽制你?用好它你就是網絡時代的王者,被其所牽制你就是空虛寂寞的代表,愈發被其所控制,導致惡性循環。
選擇權應該在我們手里而不是手機,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