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現在我們假設一個情境——我是老師,您是學生,我來教您我從這本書中感悟到的知識。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老師今天主要跟您講講這個問題。
您想想,您想學什么?帶著這個問題,有目的性地去尋找知識。在哪可以找呢?在書本閱讀中、微博技術大V干貨文章分享中、優質微信公眾號中、網絡搜索中、網絡云課堂中、社群分享中等。
這里要注意,我們主要的知識來源于書本閱讀,不過其他也是高效能學習必不可少的途徑,請您跟老師一一熟悉并逐步熟練使用這些途徑。
既然最主要的知識獲取途徑是閱讀,那么如何快速閱讀呢?請看30分鐘速讀法:5分鐘書籍自我介紹→5分鐘掃讀→15分鐘精讀→5分鐘回顧。(此方法適用于商業書)
所謂書籍自我介紹是指預覽書本,看看封面、序言、目錄,知道這本書是講什么的就行了。
掃讀非常關鍵,其實預覽、掃讀都是為了找出哪些是要讀的,哪些是不用讀的,因為30分鐘閱讀要求我們果斷拋棄80%內容,只看20%的精華(這20%精華包含了80%的信息)。記住,書本分為要讀部分和不用讀部分兩塊,二八比例。
掃讀關注標題、圖片、表格、粗體字、段落開頭結尾這些“特別”的地方,并拿熒光筆標記發現的要讀部分,之后只精讀這一部分。
其實之前看目錄時老師就鎖定了一些要讀的章節,現在掃讀再看看有沒有什么遺漏的要讀部分。
好,現在整本書就是這薄薄的十幾二十頁要讀部分組成了。最后精讀并回顧干掉它。
這就是30分鐘快速閱讀。
它還有一個升級版的主題閱讀。現在不是一本書了而是相關聯的十幾本書了。(豆瓣定位一本書,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也不用怕,一本一本的把它們速讀完,完成知識獲取階段。
不管是速讀一本書還是速讀十幾本書,讀得多了,我們便獲取了大量知識,怎么辦呢?若不管它很快就忘光了。所以我們需要整理!現在老師這個模擬課堂版的筆記就是為了整理,建議您也試試。當然,老老實實寫篇讀書筆記也是好的。
快速閱讀與主題閱讀的整理本質差別不大,只是十幾本書整理起來工作量大,復雜度高罷了。俚清思緒一樣可以整理出來。
從知識獲取到整理,接下來是分享,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千萬不要忽視在交往中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整理整理就滿足了,我們還要分享給他人,共同探討。
分享分為線上線下,線上的空間動態、朋友圈、豆瓣、微博、甚至做成課程PPT進行網絡課程分享(還有錢賺)。
線下可以找找同道中人,本城市沒有還可以利用周末時間跑去其他城市參加交流活動。(不過如果您跟老師一樣是個生活拮據的大學生,還是在本城市吧,校內也行。)
好,我們總結一下,從提出問題該學什么→速讀獲取知識→整理思考→分享他人→使用創新→回到提出新問題。這是一個圈,命名為黃金圈。
這便是知識體系的建立。
ok,本次課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