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之前想的一個主題,但是到簡書上發現,其實關于閱讀之前已經寫了很多了orz...
- 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水平提升帶來的愉悅
- 為內容付費為什么是學習的最佳策略?
- 一個小時建立終身受用的閱讀操作系統
- 你真的會閱讀嗎?不要在說你一年讀了多少本書啦!
- 讓閱讀變成一件開心的事情,堅持有效的閱讀,你也可以!
今天寫下我自己的閱讀情況分析,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其實我么常常被大量的信息包圍到窒息,每天都在大量的閱讀,但是卻越來越感到焦慮,總有遠遠不斷的優質信息冒出來,不看覺得很有罪惡感,但是信息量太大,我們的大腦根本看不過來,所以焦慮。
閱讀內容源分析
1.優質書籍:
我每個月會給自己定一個讀5本書的計劃,而且是5本不同類型的書。比如這個月:
- 暢銷書:《思考快與慢》《習慣的力量》
- 輕松讀物:《浪潮之巔》《魔鬼經濟學1》
- 散文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
讀書不求快,要讀就認真的讀,比較難理解的書一定是在狀態好的時候,專注的閱讀,比如早起一小時閱讀。
2.微信公眾號:
- 成長類:改變自己,行動派DreamList,新生大學,Linkedin
- 生活類:獨立魚電影,AppSo,簡七理財,杭州潮人
- 運營類:插坐學院,三節課
關注的不多,但是關注的,就全部認真的看完
3.APP
- 得到:李笑來丨古典丨吳伯凡
- 喜馬拉雅:羅輯思維,一千零一夜,東吳相對論
- 即刻,貓弄,讀讀日報
閱讀場景分析:
- 在房間里讀書:閱讀后做閱讀筆記,暫時是通過手打的方式,還可以幫助思考。
- 在電腦上閱讀:閱讀后直接復制到云筆記中,精選整理后,歸檔到印象筆記中。
- 在手機上閱讀:復制做筆記,或者直接保存整篇文章在電腦上閱讀。
讀書一定要做筆記,這點我是知道錢鐘書先生的讀書方法后開始踐行的。
閱讀的習慣
讀書一定要帶思考去讀,每次閱讀之后都要回顧一下,并且問自己3個問題:
- 問自己有沒有真正清晰明確了解作者要表達的觀點?
- 自己對這些觀點或者結論的思考和理解是什么?
- 弄清楚了這些結論或者觀點,該如何改變或者踐行?
閱讀筆記的整理
將閱讀筆記全部歸類到印象筆記之后,需要二次閱讀這些內容,真正的消化這些知識,然后把有用的部分,放到對應的知識體系下面,后空的時候,還需要回頭反復閱讀。推薦我認為比較好的幾個模塊:
1.概念理解:概念是我們認知的最基本定義,弄清楚了一個事物的概念,其實你就已經學到了這個東西的絕大部分內涵了。我們在生活中對大量概念的理解是錯誤的,是混淆的。
2.認知提升:閱讀的內容有沒有價值,就看它能不能夠讓我們的認知有所提升。
3.踐行成長:踐行,才是改變的根本,通過前面概念理解和認知提升,把道理想明白,就按照那道理去做。
4.寫作素材:段落,觀點,金句,標題,案例,故事,數據,圖片(花瓣和素材庫)
尾巴
這就是我在踐行的閱讀方式了,小結一下:
1、閱讀大量優質的付費的內容
2、只字不差的閱讀和理解內容
3、將內容拆解為踐行部分和內容素材(句子,例子,觀點,結論)
4、一方面開始踐行,一方面將內容素材整理歸納到知識體系中
5、寫出優質的文章分享。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充分的把閱讀到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