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8日,國慶7天假上班的第一天,所以也要繼續自己的每天一篇千字文了。之所以放假的時候不寫,是因為我還不是一個專業的寫作者,所以難得有這樣一個完整的假期,可以回到鄉下的家里享受寧靜,享受徹底的放松,沒必要讓自己在苦巴巴的閱讀,學習,思考...不過休息了5天,還是提前2天回到杭州,開始整理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不然有假期綜合癥就不好了。
為內容付費為什么是學習的最佳策略?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先要從我從李笑來得到專欄學到的一個公式開始說起:
注意力>時間>金錢
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本質上不屬于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從這個角度去看,人生其實是公平的,因為你的注意力確實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棄。——李笑來
金錢不重要比較容易理解,我就不啰嗦了,有些人可能會無法理解時間為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時間你無法控制,也就是你再焦慮,再珍惜你的時間,你能讓你的時間更多嗎?你能讓你的時間變慢嗎?不能!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和方法,本質上說的都是讓自己在這段時間更有效率,創造更多價值,所以時間并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說不是最本質的,本質上決定你時間的效率,你的價值取決于你的注意力。
以前我聽過一個建議:你把你的時間花在什么地方,你最終就會收獲什么,今天才才知道更深的其實是自己的注意力用在了什么地方。
OK,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我們再來說第二個概念:閱讀的層次
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看似有用的,其實對你的認知無用的內容,這樣的內容往往是很多個高大上的、你沒有聽過的概念堆疊,加上幾個粗糙的例子說明,你聽完之后覺得,恩,漲知識了,原來還有這種說法,但是當你有一定的閱讀量的時候,你會對這種內容呲之以鼻。
我每天閱讀經過篩選的書籍和文章應該有4萬字以上,這是吸收,還每天堅持輸出大概6-8000字左右,每天一篇千字文2000字,閱讀摘抄+對內容的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思考,每天有4-6000個字。我簡單分享一下我理解的閱讀深度:
第1層:這個內容講了一個什么結論?→ 清晰作者表達的結論
第2層:這個結論對我來說有什么價值?→結合自己思考價值
第3層:這個結論怎么在生活中利用起來?→有思想轉變到行為改變
第4層:作者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進一步思考作者的思考方式
這是我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加上李笑來的啟發總結的閱讀層次,僅供參考。發現沒?很多人覺得好的文章或者內容,遠遠沒有達到能夠讓我產生這么多思考,所以他不值得我花費我最寶貴的注意力去閱讀。
而且我也很少分享內容給別人,喜歡閱讀的人一定有自己的閱讀渠道,現在信息太多,更多時候是閱讀不過來,而不是缺乏內容,所以讓他們自己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用來閱讀什么。
我只有確認這個內容是有價值的,我才會分享給他,并且會把作者的核心觀點給提煉出來,一并發給他,方便他做出判斷要不要閱讀。再次強調:每一個人的注意力極為寶貴!
為內容付費為什么是學習的最佳策略?
最后,回到今天的問題:為內容付費為什么是學習的最佳策略?我們知道了注意力是最寶貴的,也說明了網絡上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想要獲取到優質的內容并不是那么容易,那么付費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篩子,及時有些人有非常高明的名師益友,但是閱讀這個事情,終究還是要靠自己,別人的推薦只是第一個篩子,要自己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內容,提升自己的選擇力,而不是依賴別人的推薦。
都說免費其實是最貴的,之前還不是很理解,現在其實隱約有些明白了,經濟學里面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當你在選擇免費信息的時候你錯失了哪些機會成本呢?閱讀不良內容的時間和精力,其實就是之前一直強調的,你最寶貴的注意力!
所以為習慣為內容付費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之前飯飯買了一本書《窮理查寶典》還挺貴的,朋友說你傻啊,我這里有PDF版本啊,我說我對于買書或者買值得的課程我不會心疼這個錢,甚至即使我知道有些地方有免費的,我還是會選擇付費購買,我在我每個月的預算里面,設立了用于學習和自我投資的錢,每個月都要找到自己認為值得的課程和書籍購買。有時候的確會買到坑爹的內容,沒事,記住教訓提高自己的選擇內容的能力,多聽別人推薦,但是自己認真做選擇,你會越來越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