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是什么?首先,先理解幸福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種情緒。就像快樂一樣?還是沒有痛苦?還是好運氣?“快樂”“好運”“狂喜滿足”這些字眼,經(jīng)常為被視為“幸福”的代名詞.但是他們不符合我對幸福的理解.這些情緒稍縱即逝,沒錯,他們雖然讓人感覺很好,但是,無法成為衡量幸福的標準,更不能成為幸福的住。這么幸福,不應(yīng)該是,絕對不參雜不良的情緒,而是經(jīng)得起困難和挫折考驗。
? 怎樣定義幸福?幸福意味著什么?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幸福?什么是成就幸福的關(guān)鍵?幸福有統(tǒng)一標準嗎? 如果有,他是什么呢?我們的幸福與身邊人的的幸福有關(guān)嗎?如果是。那么我們周圍的人究竟有多幸福呢?其實這些問題很難有確切的答案。即便有,這些答案,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也沒有什么幫助。
“我是否幸福”這個問題本身就暗示著對幸福的兩極看法。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在這種理解中,幸福成為一個終點,一旦達到,我們對幸福的追求就結(jié)束了,實際上這個終點并不存在,對這一誤解的執(zhí)著,只能導致不滿和挫敗感。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沒有人能夠在所有時間都非常滿足而無憂無求,與其問自己是否幸福,不如去探求一個更有助益的問題,“怎樣才能更幸福”?這個問題,不但契合幸福的實質(zhì),還表明了幸福是一個需要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終結(jié)的句點。
怎么樣的習慣能更幸福呢?希望生活發(fā)生怎樣的改變?比如,每周運動三次,每天早上冥想15分鐘,每個月看兩場電影,與伴侶,每個星期二出去約會。每次養(yǎng)成的新習慣不要太多,一兩個足矣。就像托尼施瓦茨說的“微小的進步,好過野心勃勃卻遭遇的失敗......不要著急,成功自然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當新習慣被固定下來。就可以變得像刷牙一樣自然。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當在做不同的練習或者養(yǎng)成不同的習慣時。就會覺得越來越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