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出生于隋朝的超級官僚家族。這種受盡浩蕩皇恩的人也會造反,可見人心難測。
但是如果你認為李淵見天兒躲在隋家墻角,一有機會就撬他家保險柜,那你就錯了。
1.李淵不想當皇帝
楊玄感和李密合伙造反,被隋煬帝壓了下去。隋煬帝覺得,如果沒有李密給楊玄感出謀劃策,楊玄感肯定不會有這個膽子和他叫板,所以從此就看姓李的很不順眼。有個叫李渾的王公貴族,被他順手殺了。
有一天,隋煬帝吃飽了半靠在龍椅上,數算著手底下這些個干活的,忽然想到那個弘化太守李淵也姓李。心說這小子跟李密是認識的,八成也有問題。馬上召見李淵。
李淵的奢貴生活一直過得舒心,可自從得知李渾死得不明不白,覺得皇帝老子關聯查找能力很強,心里生出危機感。這個節骨眼兒上見到隋煬帝的詔書,心想這下可兇多吉少。
不過,李淵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后代,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官,高官。有這樣的環境熏陶,李淵跟隋煬帝玩心眼兒根本不慫。
特使拿著詔書在客廳等著,見那李淵顫顫巍巍地被扶出來,心里疑惑。還沒來得及張口,李淵就吩咐下人呈上一大筆黃金白銀,連說“特使旅途勞累”、“特使一路辛苦”,弄得特使既喜歡又歡喜。剩下的事就好辦了,李淵說什么,特使就聽什么。回到皇宮,特使說盡好話。隋煬帝正在興奮地研究后宮玩耍的新姿勢,聽到沒有什么問題,就把疑慮先放下了。
一段時間總算相安無事。
無巧不成書,李淵的一個外甥小王在后宮當臨時工,偏偏被隋煬帝瞧見了。隋煬帝說,你舅舅好幾個月沒來跪舔了。小王趕緊說,恐怕舅舅病還沒好。隋煬帝接著說:“要是死了,也利索”。小王嚇尿了。
圣口一開,圣心難測。小王連夜寫了密信給他舅舅。李淵也嚇了一跳,好在沒亂了分寸。立刻啟動應急預案:一邊派人攜著一車一車的銀子,去隋煬帝身邊的幾個重臣家里做工作;一邊喝酒作樂,刻畫自己玩物喪志的萎靡形象。忙得不亦樂乎,跟過年是的。
也許是上天眷顧李淵。有一個叫毋端兒的人帶了幾千個兄弟來打山西龍門,隋煬帝數來數去沒有幾個好用的將,就封李淵為慰撫大使,讓他去搞定毋端兒。
幾千個草民與數萬官兵正面剛,沒打就輸定了。更何況李淵懂武藝,也學過一點戰略,雖然比不上兒子李世民,但總比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要強出若干。草民完敗,毋端兒被射成了螞蜂窩。李淵借著勝勢順帶把周邊地區清了清,殺了幾個小頭領,抓了幾萬個俘虜,心滿意足地凱旋。
隋煬帝龍顏大悅,重拾對李淵的信任。
由此可見,即便隋煬帝對李淵頗有介懷,李淵也抱定忠君理想,不敢生出歪念。此外,李淵顯現出自己的某些優勢:能帶兵打仗;政治敏銳;擅琢磨人性。李淵是一個懂點兵法的好政客。
2.老爸,不想當你也得當
兒子李世民結交了不少豪杰人物,其中有個人叫劉文靜,是晉陽縣令。李世民覺得劉文靜眼光遠,志向高,劉文靜覺得李世民膽略無二,才識過人。兩個人相當投趣,多有來往。但李密叛亂,劉文靜躺槍,因為劉李有姻親關系。隋煬帝通知李淵,讓他把劉文靜革職下獄,李淵知道李世民會不高興,但也二話沒說立刻照辦了。
這時的李淵,依然是忠君的。隋煬帝多次尋釁,李淵仍甘愿安于當下,根本沒有動過別的念頭。可是他兒子不讓了。
李世民跑到監獄里和劉文靜商議,怎么能說服他老爹自立門戶。兩人決定先說服李淵的副手,晉陽副宮監裴寂。裴寂喜歡賭博,李世民就故意輸錢給他,三來兩去之后無話不談。裴寂答應為李世民的“大計”使使勁。
李淵收到裴寂的請帖,琢磨著,副宮監請宮監喝酒,也說得過去,不怕別人指指點點,于是就放心地去了。
副宮監真會玩。裴寂把李淵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讓隋煬帝的兩個妃子陪他睡覺。
李淵醒過來知道中計了。披上衣服跑出去,正巧遇到裴寂,扯起他的領子:“尼瑪這是滅族大罪啊,你小子是要害死我!”
裴寂瞇起眼:“大哥,睡兩個宮女算得了什么,只要你想,天下都是你的。”
李淵一下子清醒不少。周圍耳目眾多,小心為妙。馬上正言反駁裴寂,連表忠心。裴寂卻還是勸個不停。
兩個人正下不了臺,有人來報:北邊那些突厥人打到咱們臉上來了!李淵趕緊溜去部署軍事。
李淵給隋煬帝戴了綠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但他并不認為裴寂別有用心,畢竟這事跟裴寂脫不了關聯。李世民趁熱打鐵,跑去悄悄地說:皇帝早晚會知道,肯定是死罪,老爸,不如反了!
李淵:胡說八道!我真應該主動把你送官,免得連累我。
李世民:你就是這樣當我老爸的!
李淵:你這孩子,我當然不會了。但你也給我小心點,別再說些大逆不道的話。
李世民看情況不理想,就回去睡覺。補滿HP,第二天又來了。
李世民跪在李淵跟前,大哭著說:“老爸!你奉旨討伐反賊,可這反賊一茬接一茬,根本殺不干凈,皇帝老子隨時可以治你辦事不力。而且他早看咱們李姓不順眼了,李渾就是個例子,誰能保證下一個不是咱們。皇帝的天下現在就是個空架子,即便不反,咱們也不得好死。反了才有生路,而且咱們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老爸你怕啥!”
別看李世民未來做了天子,其實跟裴寂一樣污得不行。一哭二鬧三上吊,李淵你怕不怕。
蹙眉想了一會,李淵似乎下定了決心,說:“孩子,昨天夜里我翻來覆去沒睡著。你說的確實有道理。罷了,這件事因你一人而起,就由你一人承擔,我不管了。”
看看,李淵跟自己親兒子商量決定個事兒,都要先撇清關系,掩耳盜鈴。這完全是政客當習慣了,所謂“諸事借勢,絕不出頭”,習慣性甩鍋。
這時,李淵雖有反意,卻還是半推半就的無奈之應,動力和激情依然嚴重缺失。
3.我當還不行么
恰在這個時候隋煬帝派人詰問,怎么還沒搞定反賊的事。
李淵以為密謀造反的事被察覺了,趕快找裴寂和李世民商議,嘴里嘟囔著:“就怕弄巧成拙,就怕弄巧成拙啊。”裴李二人費了好大力氣勸解一番,李淵情緒才穩定下來。政客李淵的軍事魄力明顯不足。
李淵剛下好決心,那隋煬帝不知道是不是又研發了什么新姿勢,心情棒得很,下旨讓李淵好好干,討賊不力的事不追究了。這一搞,李淵又懈怠了,重要事項擱在桌子上也不趕快批,裴李二人急得跺腳。這是半推半就后遺癥的臨床表現。
好在李淵并沒有拖延太長時間。先拔掉了隋煬帝放在他身邊的兩個釘子王威、高君雅。再改旗易幟,以擁立隋煬帝的兒子楊侑為名義,進軍長安。
當時,北邊的突厥很不安分。他們的頭兒叫始畢可汗,喜歡南下打打秋風,晉陽首當其沖,李淵也是煩不勝煩。為了起兵后再無后顧之憂,李淵想了個與突厥合作的方案:你們突厥一不能趁我南下捅我菊花,二要提供一些戰馬。作為交換,我攻下的城池,漂亮女孩子和上好綢緞都給你們。
始畢可汗聽到“漂亮女孩子”就已經合不攏嘴了,綢緞也是他們向往的玩意兒。突厥立刻送給李淵一千匹戰馬。李淵頓時放下心來,趕緊回信給始畢可汗,言辭間以“外臣”自稱,扮出一副無比謙卑模樣。
按道理說,李淵作為隋朝的超級官僚,外擁雄兵,內置良將,怎么著也不需要跟小小突厥如此低三下四。此舉極不愛國,堪為民族之恥,卻正是政客李淵的大殺器。面子上,你開心就好,我無所謂;背地里,算計你到底。
甫一起兵,李淵的“正義之師”就遇到頑強抵抗,出頭的是西河郡的負責人高德儒。不過,李世民三下五除二把西河郡攻了下來,沒費什么勁就拿住了高德儒。從晉陽出兵到還兵晉陽,前后才九天,李淵十分高興地說:“如此行兵,足可橫行天下。”
其實李淵對自己兒子李世民的優秀才能十分清楚,而且大夸親生兒子確實有些不避諱。但此舉應當點贊,李淵的想法很明確:有功就要夸,對大家都是鼓勵;親生兒子也照夸不誤,為李氏家族奠定威信,尤其是軍隊內部的威信。政客李淵根本不缺乏格局意識。
砍了高德儒,繼續前進,到了賈胡堡,特么竟然連續下大暴雨。士兵整天就圍一圈吃飯聊天睡覺,沒正經事。李淵畢竟沒有名將氣質,每天盯著老天爺,就盼著雨停,心里很焦躁。
忽然下屬呈上來一張新聞通稿,原來李密在瓦崗軍風生水起,號召全天下反隋。李淵本能地慌了一瞬:“怎么李密也來湊熱鬧!”
政客喜歡投機取巧、曲線攻掠,不到最后一刻,不愿面臨正面競爭。李淵本以為自己的團隊兼具多方面優勢,取隋而代之沒什么難度,這一下子冒出頗有背景的李密和名聲鵲起的瓦崗軍,也難怪他心緒不平。
看到李密最后落款“永平元年”,知道李密有奪帝之意,李淵反復地嘲笑他:這小畜生好大的膽子啊。不久聽說李密自封反隋盟主,李淵又笑話他:狂妄的家伙。文人相輕,政客亦然,競爭對手之間有禮有節,而不是互相輕蔑,說明該吃藥了。
李淵知道,是時候展現真正的“玩心理”技術了。他認為,李密大志滔天,自視極高。同盟協議未必能約束住李密,不同盟又怕李密覺得受侮,給自己制造麻煩。不如表面上恭維、順從,麻痹李密,暗里依照原計劃執行。于是,李淵再次動用他的大殺器“無比謙卑模樣”。
就是這么簡單的一招,哄騙得李密渾身舒坦。李密把李淵的回信向團隊展示,看看,這就是我的威信,李淵也得認慫!后來李淵連下若干城池,李密還天真的以為李淵是為了自己。最后的最后,李密甚至還以為李淵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迎接他登臨帝位。資深政客的手掌心,竟連“蒲山公”這等人物都翻不出去。
話說這雨一直下個沒完,李淵坐不住了,嚷著要退兵。幸好李世民拼命的阻攔,不然士氣土崩瓦解,這天下最后真不知道會是誰的。兒子忍心不坑爹,爹差點沒忍住坑了兒子。
過了兩天,雨終于停了,大軍繼續前進。李淵算是真正把自己當成了造反派,擠出了一些積極性。這以后的事,就順風順水,順理成章了。
4.我是李淵,終于要當皇帝了,呵呵
李淵領導的隋末創業團隊,在以李世民為首的“智勇雙全”工作小組強力推動下,一路高歌,剁宋老生,撫陳叔達,招孫華,降蕭造,攻陰世師,擊屈突通,斬薛仁杲,除李密,囚李軌,敗宋金剛,逐劉武周,收杜伏威,破竇建德,圍王世充,平蕭銑,驅劉黑闥,滅徐圓朗,擒輔公祏,誅楊文干,天下入囊。
此過程中,李淵多為依仗他的三個寶貝兒子。本來李淵的原配竇氏為他生了四個男孩。老大是李建成,還算老實,主要為李淵坐守司令部。老二就是李世民,南征北戰打得對面掛機,是李淵最強大的助力。老三李玄霸天生聰慧,但幼年病死,非常可惜。最小的是李元吉,陰沉狠鄙,打仗卻是坑比,李淵吃的有數敗仗,基本都跟他有關。
李淵感懷,自己能有今天,多虧三個好孩子支持他。他不知道,這些孩子過段日子會在禁止大聲喧嘩的皇宮里搞一場Party。
Party的地點在玄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