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期:3-8個月。
使用部位:花、葉、莖、根。
分布地區:北半球。
蒲公英茶使用的是切細且干燥的根或葉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強化肝臟的作用,能降低膽固醇。
始載于《唐本草》,謂:“蒲公草,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
孫思邈《千金方》作鳧公英,蘇頌《圖經本草》作仆公罌,《本草綱目》載蒲公英于菜部,謂:“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
國家衛生部列入藥食兩用。
蒲公英的食用價值、醫藥價值、營養價值在《本草綱目》、《辭海》及歷代醫藥大典中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肯定。
蒲公英食品已開始在美國、日本風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腫瘤”的三抗作用,引起了國際關注。
歐洲產的蒲公英稱為“西洋蒲公英”,日本產的稱為“關東蒲公英”。西洋蒲公英的特征是外側的花萼彎曲,很容易分辨。由于繁殖力強,現在都市里看得到的幾乎都是西洋蒲公英。順便提一下,由于它的鋸齒狀葉子很像獅子的牙齒,所以在歐洲有“dandy lion(漂亮獅子)”之稱。兩種蒲公英的藥效相同,整枝草都可以利用。一般來說,嫩葉可以當作沙拉,花可以釀酒,根可以代替咖啡。蒲公英的葉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鐵質,自古以來就傳說在春天食用可以清血。若不喜歡葉子的苦味,可用來漱口。蒲公英在種植后第二年的秋季,綿帽飛掉之后,根就可以采收了。只不過蒲公英的根扎得很深,要自己一個人去采不太容易。
二、名字
谷谷丁、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冊》)、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州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卜(《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婆婆丁(遼寧)、仆公罌(《本草圖經集》、關東蒲公英。
三、營養價值
其食用部分為嫩苗或嫩葉,經過洗凈后可生食或炒食、做湯、涼拌均可。是制作飲料、罐頭、花茶、化妝品等很好的原料。
蒲公英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蒲公英含蒲公英醇、膽堿、有機酸、菊糖、葡萄糖、Vc、Vd、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素,同時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鐵、Ca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其Ca的含量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鐵的含量為刺梨的4倍、山楂的3.5倍。
從食用營養的觀點看,人體中最容易缺乏的無機元素只有Ca和鐵。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價值。美國、日本的研究發現,蒲公英的營養價值之高在自然界十分罕見,是一種高維營養菜。
食用方法很多,葉片可生食、腌漬或焯后涼拌,也可切細片后與米煮食或油炒食用,還可制成不含咖啡堿的蒲公英咖啡。其花則可釀制成蒲公英酒。日本已開始利用蒲公英提取物制成糖果、飲料和糕點等系列保健食品。
四、藥用價值
可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助消化,增食欲,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還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種腫癌等功效。
有顯著的催乳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后服。
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蒲公英茶使用的是切細且干燥的根或葉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強化肝臟的作用,能降低膽固醇。在歐洲,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稱,可見其利尿作用之強,適合有水腫毛病的人飲用。除此之外,它也能解除消化不良和便秘,清凈血液,促進母乳的分泌。
美國著名的營養保健專家Earl Mindell博士對蒲公英的最新研究表明:蒲公英是天然的利尿劑和助消化圣品;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不僅能幫助預防缺鐵引起的貧血癥,而且它的大量鉀成分還可以和鈉一起共同調節體內的水鹽平衡,并使心率正常;含有豐富的蛋黃素,可以預防肝硬化,增強肝和膽的功能。
蒲公英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且自古就是用來治療乳瘡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乳腺炎,而玫瑰花性溫和,可調和蒲公英的涼性,理氣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氣痛,新久風痹,吐血咯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痢疾,乳癰,腫毒。兩者搭配最適宜女性用來預防乳腺疾病。
蒲公英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不過在沒有專業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凈、略帶香氣者,干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干燥者
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可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唐本草》、《神農本草經》、《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民間用以治療瘡毒、腦膜炎、流感、肝膽病。
五、處方
1 感冒傷風:蒲公英;30克,防風、荊芥各1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
2 各種炎癥:薄公英60克,金銀花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日服2次,連服3-5日。
3 慢性胃炎:蒲公英30克,豬肚1個,洗凈加水燉爛,分兩次食用。
4 上消化道出血:蒲公英、地榆等份,烘干。
5 黃膽型肝炎:蒲公英、茵陳、白糖各50克,大棗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
6 肺膿腫: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魚腥草20克,白糖適量,水煎服。
7 痔瘡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干研末,用生姜、大棗湯送服,每次6克。
8 氣管炎:干蒲公英60克、魚腥草40克,焙干研成細末,用蜂蜜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6克。
9 便秘:鮮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1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適量,日服1劑,連服3-5日。
10 小便淋澀:蒲公英、玉米須各60克,水煎濃汁,加白糖調服。
11 急性乳腺炎:鮮蒲公英60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同時將蒲公英搗爛敷患處,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加水及適量黃酒,煎濃汁,日服1劑,分2次服用。
12 跌打損傷:鮮蒲公英適量,洗凈搗爛,敷患處。
13 目赤腫痛:鮮蒲公英60-120克,水煎服。
14 油彩皮炎:蒲公英、馬齒莧各30克,水煎取汁,冷敷患處。
15 腮腺炎:蒲公英30-60克,水煎服功搗爛外敷。
蒲公英中藥配伍:配夏枯草:清熱;配地?。呵鍩峤舛荆慌浣疸y花:消癰化瘍;配決明子:清熱瀉火。
蒲公英藥性說明: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
六、化學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堿(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膠 (Pectin)等。
同屬植物藥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膽堿、有機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素(Lutein)、蝴蝶梅黃索(Violaxanthin)、葉綠醌 (Plastoquinone)、維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維生素D5~9毫克/100克?;ㄖ泻浇疖嚩?Arnidiol)、葉黃素和毛莨黃索(Flavoxanthin)。花粉中含β-谷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葉酸(Folic acid)和維生素 C。綠色花萼中含葉綠醌?;ㄇo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樹脂醇。又本品含考邁斯托醇(Coumestrol)、核黃素 1.43 微克/克和胡蘿卜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膠及膽堿等。
七、藥理研究
1 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 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 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后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后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制實現的。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制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膽、利尿及苦味健胃、輕度瀉下等作用。
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菌。蒲公英水煎劑(1:80)能延緩 ECHO11 病毒細胞病變。蒲公英醇提取物 31mg/kg 能殺死鉤端螺旋體。水浸劑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劑給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5 保肝、利膽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 用蒲公英煎劑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轉氨酶升高有明顯抑制作用;能顯著緩解四氯化碳性肝損傷引起的組織學改變。有報道指出,蒲公英在動物身上有利膽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膽囊收縮,奧狄括約肌松弛,有利于膽汁排入腸中。臨床上對慢性膽囊痙攣及結石癥有效。
6 抗胃潰瘍作用 蒲公英煎劑給大鼠灌胃對應激性潰瘍有顯著保護作用;對無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損傷亦有顯著保護作用;并能明顯對抗幽門結扎大鼠胃潰瘍的形成。當蒲公英與黨參、川芎配伍時有協同抗胃潰瘍的效果,三者構成復方抗潰瘍作用更強。有報道指出,此復方抗胃潰瘍與胃黏膜損傷作用的機制可能與影響胃組織內源性PGE2含量有關。
7 對免疫功能的作用 蒲公英煎劑在體外能顯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率。蒲公英多糖能顯著增強艾氏癌及MM46腫瘤細胞抗原所致小鼠腳墊遲發型超敏反應強度,并有給藥時間越往后越有效的特點,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給藥或2~20隔日給藥有明顯作用。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顯著增強小鼠抗體依賴性巨噬細胞的細胞毒作用。
8 其他作用 有報道認為,蒲公英有利尿作用,特別是對門脈性水腫有效,其機制可能與植物中含有大量鉀有關。對離體蛙心,小量興奮而大量則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劑或輕瀉劑者。內服葉的浸劑可治蛇咬傷。也有用以促進婦女的乳汁分泌的。
八、注意事項
1 混合沖泡時要花較多時間,約需5分鐘。
2 蒲公英茶不能冷飲,冷飲會導致腹瀉。
3 會降低血壓,所以不適合低血壓的人。
4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5 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驗兔子肝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6 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蒲公英注射劑靜脈滴注后,亦偶有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癥狀。
7 治療時要分清寒熱。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為熱癥,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感染屬于陰寒癥,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虛弱。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癥,結果病人出現食欲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灶并無好轉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產生不良反應。
【根據網絡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