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開好一次會議
漫無目的的高談闊論、冗長拖沓的討論爭辯,最后浪費了幾個小時的時間還是議而不決,最后不了了之,這樣一些低效的會議,無疑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1.1 低效會議的特征
1)會議主題不明:
一方面會議的發起者沒有弄清楚為什么開會,對會議的主題、目的缺乏認真的思考,只是組織大家進行模糊的討論。
另一方面會議總是游離主題,無法緊密圍繞既定的主題展開討論,結果導致會議時間延長。
2)時間和地點選擇不當:
時間選擇不當:有的人喜歡把時間選擇午餐或下班后,此時大家饑腸轆轆,或下班后另有安排,所以大家無心開會。不在狀態中。
地點選擇不當:如果習慣把會議安排在總裁或總經理辦公室,會議會經常被打斷,致使會議無法正常進行。
3) 缺乏具體的議程:
如果會議缺乏具體的議程,會議就會出現顛倒順序、重復內容隨意插接等混亂現象。與會者會摸不清頭腦,會議組織者也可能會遭遇想不起“下一步應該討論什么”的尷尬處境。只有提前確定會議議程,才能使會議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進行。
4)沒有說明會議規則:
會議規則就是會議上大家需要遵循的一些約定、規定,這些規則構成了團隊的交流機制,缺乏這些規則,會議會變得一團糟。例如只有會議組織者在滔滔不絕地講,其他與會人員一片沉默,或者當主持人要求大家就某個議題展開討論的時候,大家面面相覷,誰也不愿意先開口,如果能夠在開始會議之前,就和大家說明會議規則,如發言的順序、發言的時長、發言的方式等就可以避免上述尷尬情況的出現。
5)缺乏有效的引導
在會議上,有些人容易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或某一矛盾上過分計較,越討論越激烈,如果這時會議主持人缺乏有效引導會議的能力,任由會議的發展,就容易導致矛盾升級,會議不歡而散,相反如果會議主持人有良好的控場能力,能夠設法帶領大家奔向最終的會議目的,就不會出現所謂的抱怨、牢騷、爭吵、人身攻擊。
6)議而不決
會議的結果只有形成決策、決策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往往很多時候,會議進展順利,也獲得了大家普遍一致認同的做法,由于擁有決策權的人缺席,最后導致整場會議下來議而不決,最后一切只能按兵不動,只能繼續等待下一步指示。
7)會后沒有持續跟進
即使會議上有了明確的決議,如果會后沒有持續跟進,往往得不到有力的執行,很多時候,當會議結束走出會議室時,就已經把會議上的內容忘記了一大半,如果希望會議的決策能夠得到切實的執行并富有成效就要持續跟進。可以在下次會議開始時先對上次會議的進展情況進行回顧。
1.2高效會議的特征:
在絕大多數會議感到滿意的情況下,以最短的時間實現會議目標。我們可以看到高效會議的三個要素是:實現會議目標、時間短、與會者滿意。
目標是行動指南,沒有目標行動就失去了方向,所以每次會議都要有“會議主題”。確定會議目標也可以在會后判斷是否達成了目標,如果沒有達成就要反思,為什么沒有達成,是什么方面的缺失,如何整改。
控制會議時間,是因為在限定時間內,大家會簡明扼要的講述,如果沒有時間限制,可能會天馬行空,討論和當前會議主題無關的事情,增加會議成本、浪費組織資源,甚至因錯過最佳的決策時機而使會議變得毫無價值。所以要確保會議目標實現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縮短時間,意味著效率更高。
與會者滿意:如果會議沒有達成共識,就會抱怨不斷,會議的結果很難得到良好的執行。一般來說,要使與會者對會議感到滿意,應該提供機會讓與會者盡量吐露心聲,并參與討論。
1.3 如何開會高效會議
1)會前:
告知參會人員會議目的、主題,下發會議相關資料、通知會議時間、開會方式(微信視頻會議、QQ視頻會議)、會議規則(發言順序、發言時長)
會中:
首先確定會議規則(發言順序、發言時長)
在發言前大家可以有3-5分鐘的時間,每個人獨立思考,把想法寫在便利貼上,完成后再逐一分享。最好可以在會議前就完成本次會議主題的思考、避免會議流于形式。
發言順序:輪流發言,一次只能一個人發言,不能打斷其他人的發言,如有疑問可以先記錄下來,等到自己發言時再說。這里可以設置一個談話棒(一支筆、一枝花或方便傳遞的任意物品),只有拿到談話棒的人才能發言;
發言時長:可以先設定為3分鐘,經過多次會議后,可以根據經驗再做調整。設定發言時長可以避免發言人過于發散,語言不夠精煉。
會后:確保行動與決議一致,
1) 確認在會議中達成的共識:通過寫信、電子郵件、便條、公函的方式確認達成共識、提醒執行、以及將其作為決議實施過程中的進程指標。
2)把責任落實到位
把責任落實到個人,并不意味著大家都能認真做好,這里還牽扯到責任分工是否合理的問題,一般而言,責任過輕,承擔人會因為輕視懈怠而影響工作質量,責任過重,承擔人會因心理負荷過重而無法完成(比如寫小學生一篇以誠信為主題的2w字文章)所以在進行分工時既要讓員工力所能及,同時有能激發起個人能力的自信。
3)需要團隊領導者持續跟進
最后就需要團隊領導者持續跟進,為了保證每個人都能按時并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領導者應該對團隊成員的執行情況持續跟進,督促責任的落實。
會議的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如何避免會議流于形式或會后不了了之,就需要會前的充分準備、會中的高效管理以及后續的持續跟進。
2、如何開好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提供了一個大家各抒己見的機會、而不是閑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對邏輯思維、溝通能力起到良好的鍛煉作用。
家庭會議給與孩子表達的平臺,同時也讓父母有方式、有途徑了解孩子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美國的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博士就特別推崇家庭會議,他說正面管教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如果僅保留一種,那就保留家庭會議吧。
2.1 家庭會議的優點有哪些?
1) 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話就說、有意見就提、有想法就指明、那這樣的方式,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還是未來的工作中都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表達意愿,如果一個家庭可以平等、正面的交談,無疑會提高家庭和諧程度。
2)家庭會議能給孩子釋放的空間
平時什么都要聽家長的,孩子的意見得不到重視,有些孩子通過叛逆來宣誓自己的不滿,如何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途徑商議、表達自己的想法,家庭會議一定是首選了。家庭會議不是互相埋怨、更不是爭辯誰對誰錯。這就代表家庭會議既能表達想法,方式又很妥當。孩子的釋放空間自然也就形成了。
3)家庭會議讓父母有述說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只要一本正經的說話,孩子就像又要教導自己了,孩子難免就不喜歡聽,家庭會議這樣的方式就不一樣,家長不再是教育的口吻來面對孩子,而是在同樣的水平高度上進行討論。平等交流既是我們召開家庭會議的目的,也是重要的內容和特色。只有雙方平等了,交流上才能更暢通無阻。所以家庭會議,也給了父母更好的交流平臺。
2.2 家庭會議的基本要素
家庭會議的基本要素包括四個方面設置主持人和記錄者、致謝、解決問題、娛樂活動。
1)設置主持人和記錄者:
主持人職責:召集大家開會,帶頭開始致謝,開始討論和解決問題,第一個持發言棒發言,并監督發言棒逐一傳遞,以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意見或提出建議。
記錄者:記錄會議討論的內容和做出的決定。
2)致謝
每一個人像其他家庭成員(一個或多個,至少一個)進行致謝。父母可以先為孩子做出榜樣和示范,說出一件讓自己感激的事情,不需要語句多優美,詞語多豐富,但要求必須要說具體。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家庭成員有一顆感恩的心。并且可以讓會議氣氛更加愉快。
比如:感謝奶奶給我們做了美味的三餐,感謝XX今天打掃了衛生,讓我們的房間更衛生整潔。 下次會議也可以說同樣的感言,因為這樣的事情是一直存在的。
3)解決問題
兩點提示:
要解決的問題不要太多,最好一次會議只有一個目的。
前幾次,不要談嚴肅的話題,這樣大家都很開心,家庭會議更容易得到接納和認可上。
針對問題:要把關注點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懲罰上。
比如小孩子玩玩具后,經常忘記收起來,告訴他如果下次還不收起來就沒收玩具,就是懲罰。如果和他進行一個約定,比如留一個暗號,指著玩具數”123“作為提醒,這么做就是解決問題。
如果確實沒有要解決的問題,還可以計劃家庭活動,比如下周有什么節日,怎么過,或者是家庭成員的生日,或者做手工藝品鍛煉動手能力、然后設計具體細節、注意事項,讓大家都能參與到計劃中來,家庭成員也會更加樂于合作。
4)娛樂活動
有娛樂性,可以讓孩子更加樂于參與,比如可以做手工、玩游戲(如成語接龍、你畫我猜、猜謎語、猜燈謎等)、唱歌等
會議以感恩開始,以娛樂活動結尾,所以不管會議討論的內容是否沉重,這樣的儀式感就可以讓會議更好的進行下去。
2.3 家庭會議的其他注意點
除了上面的四個要素,還要有以下四個注意點:
時間固定:每周一次,固定時間
決議民主:決定應全體同意,議而未決的事情,家長不可強行做出決定,但是父母可以談論自己的理解和建議,在大家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可以試行。大家不要尋求完美的解決方案,通過討論我們可以在備選方案中選出一個來試行一周,再安排會議討論和評估。
平等:父母要放棄控制。其他人在發言時態度要平等,即便有一些想法不成熟,也不可暴怒,也好好溝通,每個人的發言都要得到尊重。
流程:遵循一定的程序。
會議召開之前,要把會議議程、會議時間、會議主題,貼在顯眼的位置,告知大家。
會議過程中一般是先致謝說寫積極的事情、然后討論本次會議主題解決問題、最后娛樂活動。
要把家庭會議變成一種儀式,正是訓練我們和孩子保持一種尊重和信任的能力,也是我們塑造幸福家庭的重要能力,希望在這個工具的幫助下每個家庭都可以幸福和諧。
2.4 如何開一個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的愿景:家庭和諧、共同進步
會議原則: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主要是大人引導、讓小孩子思考)
會議議程: 致謝、針對會議主題討論、娛樂活動
會議規則:
發言順序采用發言權杖,別人在講述時不可打斷
每個人發言時長固定
會議主題: 每次會議主題不同,比如
本周會議主題是“討論好孩子具備哪些特征”、
下周“好家長具備哪些特征”,
"如何可以把作文寫好"
“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情感的詞匯有哪些”
“玩手機對個人成長好不好” 通過這個主題可以引發小孩子對這個問題的主動思考。玩手機時間長短期來說會影響視力,長期來說因為玩手機占用了過多的學習時間,致使自己的知識儲備少,影響以后的生活質量。主動思考后,談話對象會更愿意去做,因為不是被安排、強迫而是自愿的。
也可以每個階段的會議目的不同:比如本月的主題是溝通方法論學習,第一周學習“BIC”、第二周學習“二級反饋”,第三周學習 “SCQA” 第四周學習“PERP”
會議主題的獲取方式:可以在本此會議結束后,留一個小任務,大家思考一下下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截至時間為會議后的第三天。每次把收集到的主題用表格保存起來,然后積累足夠多的主題后,就可以在整理好的主題中選擇一個大家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