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起一個小時,將《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看完,之所以看這本書,是因為我第一本正兒八經的外國小說是《挪威的森林》,時間大概是初二那年,13歲的年紀只會懵懂的感受微小的悸動,時至今日都沒有吃透這本小說,甚至忘了這本小說的故事情節,只記得幾個人名。
既然如此,了解不多,為什么又對這本小說感興趣?
因為一個可以堅持長跑30年的人,這個數字足夠讓我好奇,二是大抵內心深處,藏著一個寫作的夢想,在逐漸的生根發芽,我希望窺探這些有名小說家的生活,當在文字里靠近,村上的自律和熱愛時時刻刻影響著我,自由向我招手。
這本書,對創造人士或者熱愛寫作的朋友是值得一讀的,另外我總結了四點重要的內容,和大家分享,等看完文章或者小說,關于靠寫作成為自由人這件事情,會有了解。
1?專注一件事
大部分人目標難以達成,就是因為想要的太多,做的太少。
村上畢業結婚后,開了一家小店,為了能夠專心寫小說,于是把稍有盈余的店轉讓,朋友說完全可以一邊看店一邊寫小說養活自己,村上認為既然這個決定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那必定全力以赴。盡管舉債度日,盡管背負路上撿到錢偷偷還債,沒有退回失主的愧疚,也必須專注的寫小說。
村上的每個選擇都是充滿智慧的。他的專注不僅僅體現在職業的選擇上,也體現在寫小說上。每個寫作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素材庫,有些人習慣的寫在本子上,有些人習慣存放在腦袋里,村上春樹屬于后者,他認為,當我們習慣性的寫在本子上時,內心會存在依賴感,寫完后內容完全耍在腦后。當真的需要素材時,很難立馬調取。村上春樹習慣按標簽存放在腦袋里,在寫小說的時候,這個素材庫專為寫小說用,而不會為了生存,在寫小說的期間,接受其他的約稿,這樣做是為了保證素材的專一性,不至于調用素材時,想起原來這個素材已做他用。等手上的作品完稿后,儲存的素材如果還未用完,可以用來寫其他散文或者小說用。
專注力在實現夢想的途中尤為重要,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阻力和誘惑,這個時候能夠定住在一個目標里,那么離目標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2?堅持一件事
很多理想的實現都需要持久戰斗,光有專注力是不夠,還需要有持久的戰斗力,比如寫作、健身、武藝等等,都需要時間的發酵。而達成這些事情的辦法就是與時間成為朋友。
村上春樹寫小說每天堅持10頁稿紙,當10頁稿紙已滿,盡管文思泉涌,也會停筆就此打住,當坐在書桌前,一點寫作的思緒都沒有,也會強迫自己,寫滿10頁。我自己深有體會的是,當有靈感時,創作的欲望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寫作的欲望,干脆不寫,這就導致現在的更新完全沒有定性。
村上除了堅持寫作,還堅持跑步。
寫作不僅需要腦力,更需要體力的維持。長年累月寫作的基礎需要強健的身體,村上堅持寫作同時堅持跑步,讓身體站在自己這邊,成為友軍。除了意外情況,比如車禍、自然災害等,持久戰的持續性取決于身體的健康程度,而身體和意志的強韌必須同步平衡在一個點上,如果偏往任何一方,遲早會受到另外一方的報復,傾斜的天枰勢必會來回擺動。肉體和精神就是車子的2個輪胎,只有2個保持平衡,才會能發揮最有效的力量。而肉體能夠緩緩推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對肉體保持認真的態度。
年輕的時候,因為精力旺盛,身體對我們做事情的干涉不明顯,會有爆發不完的創作欲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下降,愈發覺得,這對長久堅持的事情是一個考驗,很明顯一個經常感冒上醫院的人,是寫不好小說的,這會讓身體和心理經受雙重壓力。
村上從寫《尋羊冒險記》開始跑步,已經堅持三十年,這帶來的好處是在三十年創作的生涯中,并沒有大的健康失調,影響寫小說。他認為自己選擇跑步和上班族選擇坐一個小時的高峰期地鐵差不多,不算一個意志活,但是實際上堅持做30年,并不是那么不容易的事情,而他之所以能堅持做30年,還是和寫小說一樣,是出于內在的喜歡,習慣性的堅持對自己胃口的事情而已。
正因為這樣打卡式的生活,村上與其他小說家顯得非常不一樣。很多小說家他們有著十足的個性,略帶頹廢,甚至死亡的方式都讓人覺得悲壯,而像村上這樣,把寫小說過成下班,每日早起跑步,寫稿10頁的打卡作者,同時又謙卑的自詡為普通人少之又少。當然也有熱愛運動的作家,比如卡夫卡,雖然是弱不禁風的形象,但是卻是典型的素食主義者,夏天在摩爾多瓦河游泳1英里,還花時間做體操。
不管是村上堅持的長跑,還是卡夫卡的游泳,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保持身體健康和精神平衡的方法,所以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推動肉體和精神的前進。
比如現在,我日益體會到健身帶來的好處,脂肪不斷的減少,人更加神清氣爽,甚至有馬甲線的驚喜。
堅持做一個事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這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當有這個意思指引生活時,偶爾偷懶的大腦會反饋積極的信號。
3?如何面對流言和困難
在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時,村上處理流言蜚語的方式讓我小有震驚。一千個讀者有一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暗示的意義是每個作品出來時,總會有正反倆方相對,當村上第一部作品入選芥川獎時,他的高中同學跑過來說,有什么了不起,這樣的東西我也能寫。寫作的路上會有各種的議論甚至人身攻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憤怒是有的,轉念一想,也許這樣的小說,他真的能寫出來,并不是氣話。換念一想心理就舒坦了。
在面對流言蜚語時,我們不應該被憤怒左右,而是尋找屬于自己的積極面。村上在面對這些人的抨擊時,會注意他們的表情、語言,反倒成了寫作素材。這樣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對于公眾人物又是多么重要。于普通人而言,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寫篇文章,一個提案,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引來褒貶不一的評價,此時我們需要的是知道如何平復內心,還能在這個事情中有所收獲。
4?寫作完成后如何完善定稿?
當說到這點時,我竟然有點高興,自己的寫作方式和村上這樣的大家如此的吻合,這到不是覺得和大家有點相似度沾沾自喜,而是因為長久堅持寫作的背后沒有捷徑,只有簡單反復的完善加上熱情和真心去堅持。
作品經過初期的撰寫,算是跨出一大步。然后進行第一輪大修改,大修改在長篇小說中會出現整章刪除的情況,在一篇文章中會出現幾個段落刪除的情況,為的只是邏輯理順。經過這個大手術,然后擱置一周左右,再進行第二輪微創手術,第二輪主要進行情景環境描述和小細節的修改。
到第三輪修改就是作品“養護”的過程,養護的程度甚至可以忘記這個作品的存在,等作品再次翻出來修改,自己對作品創造的熱情逐漸冷靜,那么對整個作品的印象會有更加客觀的評價。這時候再進行一次徹頭徹尾的修改,脫離本身寫作時的思路,之前沒有發現的缺點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優化完善。
村上這樣三段式的小說修改方式,于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而言,又是何其熟悉,三番五次的修改只是為了作品更加完善,特別看之前自己完全忘卻的文章,突然在某個瞬間看到,總會突生一些感想,比如原來我自己的文筆可以這么好?或者怎么寫得那么淺顯,如何在完善下?但是不管如何,我想每篇文章在特定的情況下,自己已經全力以赴了。
養護的過程是大腦放松的過程,同時作品會當自身的完善到達一定程序后,還是處于自嗨式的修改,所以征求他人建議意義重大。村上作品完成后,首先會給妻子看,不管和妻子意見是否一致,但是只要人家提出了修改意見,村上都會針對提出意見的部分作出修改,在他的理念里,當讀過的人提出意見時,且不管那意見的方向如何,那部分往往隱含著某些問題。他都會沉下心來,對于提出意見的部分多做思考,修改的意思并不是完全按照提意見人的方向走,甚至反方向走,但是無論如何都需要修改。修改完后,再讀在改,直到定稿,實踐出真理,往往修改后的地方比之前表現要優秀很多。
專注、堅持、平心靜氣是我們聽過最大的道理,也是盡其一生去實踐的真理。我們想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苦苦追求的自由,每個人都有這樣做的權利,只是選擇后的結果千百不一,一部分人死在路上,部分人死在嘴上,還有一部人爛死在心里,不管何種結果,最終實現自由的人,不過是日益的自律和專注開出的勝利之花。而村上三十年的寫作和跑步,以絕對的匠心投入寫作,取得現在職業小說家的成就,前提是先成為自律的自由人,而不是成為了小說家,所以是一個自由人,弄得本末倒置。相比他的作品,我想他對創作和生活的態度將會影響到更多人。